中国非遗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民族报 黄永林 发布日期:2024-01-0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苗绣传承人龙禄颖(左二)与公司员工,在苗绣产品数字化云生产平台查看刺绣产品。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有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这正是中国非遗不断走向世界的生动见证。

  回望过去一年,我国非遗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非遗保护渠道和途径不断拓展,中华文脉绵延繁盛、历久弥新。

  以系统性保护为中心,积极开展非遗保护传承。首先,加强整体性保护。2023年,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10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文化和旅游部的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国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如海南省印发了《海南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贵州省设立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次,实施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动态管理。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和调整工作,公布了保护单位名单。

  非遗融入当代生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对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各地相继推出非遗旅游精品线路、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等,推动非遗与旅游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同时,文化和旅游部等公布了2023-2025年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荐名单,发布了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共计66个,通过挖掘非遗多维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举办各类活动,展示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让人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了全国范围的非遗展示活动,如内蒙古非遗集市、天津第五届“运河记忆”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等;定期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原生民歌节、全国非遗曲艺周、“云游非遗·影像展”等活动如约而至;黄河非遗大展、第六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贵州非遗季、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等活动,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2023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从不同角度总结与阐发非遗保护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2023年,中国非遗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彰显。9月,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2月,春节(农历新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同时,以“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大美非遗,和合天下”为主题的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第4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非遗传统织绣印染技艺项目精品展,还有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的“茶和天下·苏韵雅集”活动、在哈佛大学举办的“非遗里的当代中国”分享活动等,充分彰显了中国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活力,展示了中国非遗的魅力,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作者系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