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开创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新局面
来源:中国民族报 毕海 发布日期:2024-01-0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暨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上,王蒙在湖南益阳清溪书屋讲授“清溪一课”。中国作家协会供图

  2023年11月19日,“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茅盾故里浙江桐乡乌镇举行。图为五位获奖作家致敬自己作品的编辑,共同按下手印。图片来源:浙江卫视

 

  2023年10月11日,国家民委、中国作协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印发《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八个方面提出合作规划和具体要求,指导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发展进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文学领域响亮的声音。

  一年来,各族作家和评论家以文学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各民族故事丰富中国故事,不断开创民族文学事业新局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和成就。

  第一,各民族作家常态化、专业化培养与作家服务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相结合。2023年,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诗刊》和《民族文学》等单位和机构,举办“文化润疆”作家培训班、西藏文艺评论讲习班——新时代青年诗人研修班、长篇小说作家培训班、“文润北疆”内蒙古作家培训班、“中华民族一家亲”全国多民族文学作家培训班等活动,通过引入高质量专家资源,搭建交流学习平台,采用多样化的培养举措,激发各族作家的创作热情,进一步提升其创作水平。与此同时,各族作家走进广西凤山,云南文山,湖南益阳、怀化等地,参与采风实践、文学周、文学论坛、讲座等公共文学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以文学凝聚人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作用和价值。

  第二,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创作出一批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2023年3月,2021、2022《民族文学》年度奖颁奖典礼上,各族作家共同见证民族文学的成长和收获的喜悦。8月,杨志军《雪山大地》、乔叶《宝水》、刘亮程《本巴》、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东西《回响》五部作品获评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其中,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叙述新中国三代建设者在青海牧区筚路蓝缕、建功立业的感人故事;刘亮程的《本巴》则以“童话”和“游戏叙述”的方式重写史诗《江格尔》,完成传统民间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此外,宁夏作家阿舍的长篇小说《阿娜河畔》,书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族人民紧跟时代步伐、团结奋斗,建设美好家园的伟大历程;新疆作家丰收的长篇报告文学《太阳是一颗种子》,讲述可可托海建设者胸怀理想信念、血脉相传,为新中国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真实故事;云南作家徐剑的《西藏妈妈》通过非虚构叙事的文学实证,立体呈现“西藏妈妈”感人至深的故事,反映西藏社会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书写各民族交流互动、文化互鉴融通,表现伟大祖国建设发展的壮阔历史,成为新时代民族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

  第三,民族文学评论和民族文学理论研究从自发走向自觉,推进民族文学评论高质量发展。2023年7月,“时代精神的民族文艺表达”第四届全国民族文艺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8月,第九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天山会议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举行;9月,“中国三大史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10月,“民族文学研究40周年: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民族文学评论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比翼齐飞,共同担负起增进民族团结、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任。

  2023年,民族文学继续为人民而书,为时代代言。这一年,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生动展现了新时代文学的创作新貌、丰沛活力和多彩光芒;这一年,自觉探索民族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文学在民族工作中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民族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建设和理论研究在有条不紊中突破,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