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边疆行”走进云南普洱千年茶韵 一城咖香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报记者 王琪 发布日期:2023-12-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寨,采访团成员和体验民族服装的游客亲切交流。

澜沧县惠民镇景迈村糯岗古寨一角。

在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寨,加入“快乐拉祜”艺术团的村民向游客展示非遗项目芦笙舞。

 

在西盟县民族团结盟誓塔,讲解员讲述阿佤人民垒石盟誓、一心向党的故事。

 

在西盟县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十组,佤族织锦传承人李宪兰(右)向采访团成员展示织锦制作过程。

 

在孟连县景信乡回俄村,采访团成员深入“宾弄赛嗨”户家中采访。

 

在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永俄寨,彩色的佤族织锦在村民娜坏的手中延展开来。

 

航拍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

 

通往孟连县芒信镇芒信村的道路两旁,绿油油的牛油果缀满枝头。

  时至今日,景迈山茶农依然采用古法制茶,包括采茶、杀青、揉捻、晒干、筛分、拼配、蒸压等多道工序。

在孟连县精品咖啡主题街,咖啡店主为顾客制作手冲咖啡。

 

在宁洱县民族团结园,八角亭下,民族团结誓词碑静静矗立。

 

  在孟连县芒信镇中缅界碑旁,边境联防所的守边民兵和退伍老兵展示新疆塔城爱国老人沙勒克江·依明赠送的国旗。

道中华边疆行·普洱海报。

  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普洱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北回归线横贯,澜沧江纵切,西南与缅甸毗邻,东南与老挝、越南接壤,486公里边境线蜿蜒在群山之中,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古老的茶马古道从历史深处绵延而来,又从普洱走向远方,贯穿起滇、川、藏,连接了中国西南与南亚和东南亚。

  11月29日至12月3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道中华边疆行·2023”采风采访活动走进云南普洱。采访团先后来到宁洱、澜沧、西盟、孟连四县实地采访,共同追忆当年各民族代表一心向党、盟誓立碑的庄严时刻,探访“宾弄赛嗨”互帮互助、团结奋斗的生动实践,体验“左手咖啡右手茶”的交织和碰撞,感受茶马古道上文旅融合的“诗和远方”。

  红色,是普洱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底色

  走进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八角亭下,民族团结誓词碑静静矗立。声情并茂的讲解,将在场的人们带回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各民族代表与地方党政军领导人,按佤族的习惯剽牛卜卦,喝咒水盟誓立碑,表达各族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到底的决心。

  民族团结誓词碑折射的民族团结精神,不仅是云南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也是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缩影。70多年来,它激励和鼓舞各族人民一心向党、团结奋进,为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边疆地区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走进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信乡回俄村,这个聚居有傣、拉祜和佤等民族的村子,因“宾弄赛嗨”而闻名。“宾弄赛嗨”来自傣语,意为“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体现了不同民族家庭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我家在坝区,农忙的时候,住在山区的‘赛嗨’会下山来帮我打谷子、插秧、摘咖啡。而当他们需要人手的时候,我们全家也会上山帮他们干农活。”回俄村村民岩晃说。

  近年来,普洱将民间“人帮人、户帮户、民族帮民族”的自发互助关系升华为“县际互帮、东西互助、城乡互联、干群互系、村组互包”的新型“宾弄赛嗨”模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绿色,是普洱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底色

  走向世界的景迈山古茶林,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唐朝垂拱年间(685-688年),布朗族先民在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地区发现原始古茶树,从此定居下来,驯化、栽培古茶至今。千余年种植历史,当地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村寨围在茶林中,茶林隐在森林中”,鸟儿在山林中歌唱,蜘蛛在茶树间结网,蜜蜂在茶花上采蜜……山林间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一批批游客来到景迈山,行走在茶园与古寨间,了解当地的“人茶相依、万物和谐”,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远意义。近年来,普洱市围绕茶旅融合,在产、学、研、文、旅领域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在景迈山上生活的各族群众严格保护古茶林生态系统,走出了一条绿色有机、茶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咖啡看云南,云南咖啡看普洱。普洱是我国咖啡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和贸易集散地之一。2022年,普洱咖啡种植面积67.9万亩,产量5.5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其中,孟连县盛产优质咖啡,咖啡精品率位居全省第一。

  11月,一粒粒成熟的咖啡豆挂满枝头,咖农们进入忙碌的季节。在孟连县城核心区,精品咖啡主题街已开门迎客。这里汇聚了全县一批高品质咖啡庄园的门店,一条街就能尝遍各家的招牌产品,既为消费者和采购商提供购买咖啡的好去处,也为咖啡企业搭建起交流平台。

  走在孟连的大街小巷,特产店货架上最常见到的产品,除了咖啡,就是本地出产的牛油果。通往芒信镇芒信村的道路两旁,大片绿油油的牛油果缀满枝头。这个中缅边境线上的小村庄,如今是全国最大的牛油果种植基地,还与零售商超品牌“盒马”达成战略合作,打通了国产即食牛油果供应链。被誉为“国货之光”的它们用“树上熟”的丝滑品质征服了大城市人的味蕾,成为边疆各族群众的“致富果”。

  以牛油果、咖啡为产业缩影,孟连县通过绿色发展系列举措,为生态环境增添新生力,为产业发展增加新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有效实现了产业发展、经济增收和生态效益“三赢”。

  彩虹般的非遗画卷,是普洱非遗活化传承的绚丽底色

  “拉祜拉祜拉祜哟,快乐的拉祜人……”走进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寨,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快乐拉祜》欢快的旋律顷刻间将游客包围起来。依托拉祜族芦笙舞、《牡帕密帕》史诗、拉祜族摆舞等非遗项目,老达保“快乐拉祜”艺术团用热情洋溢的歌舞迎接八方来客,打响了“音乐村”的名号,大家唱唱跳跳就过上了好日子。

  一经一纬,汇聚成锦。在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马散村永俄寨,村民娜坏轻挑织孔、收紧腰机,彩色的佤族织锦逐渐在她的手中延展开来。“我们成立文化公司,以佤族织锦为基础,研发了围巾、手包、耳环等文创产品,来寨子的游客都很喜欢。”娜坏说。“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佤族织锦技艺在得到传承和发扬的同时,也成为群众致富的新渠道。

  一叶传千年,茶香飘万里。澜沧县景迈山糯岗古寨的火塘边,传承人将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代代相传。采茶、杀青、揉捻、晒干、筛分、拼配、蒸压……在云雾与茶香中,一代代茶商沿着茶马古道将普洱茶和中华文化带到四面八方,走出一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道路,通向各民族共建幸福家园的美好未来。

  (本文图片由“道中华边疆行”采访团提供)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