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为幕,大地为台,背靠乃钦康桑雪山,日前,由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雪域·回响”传统服饰工艺时尚秀在海拔4800米的江孜县热龙乡马玉村举行。
蓝色的天空,白色的雪山,绿色的草地,金色的青稞,还有五色斑斓的氆氇服饰共同编织成梦幻般的意境,向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的西藏氆氇手工艺大秀,并通过视频直播全球首发,展现千年的非遗魅力。
这场大秀的发起者,正是来自上海金山的企业家——沙涓艺术羊绒品牌创始人郭秀玲。
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民生赋能,让西藏传统手工技艺焕发生机
氆氇是藏族人民用来缝制衣物和藏袍、藏帽、藏靴、床毯等的“布匹”,是雪域高原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纺织品,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江孜氆氇编织技艺也像很多的传统手工艺一样,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面临品种单一、产量低、从业人员锐减且老龄化趋势明显等问题,逐渐陷入发展危机。
2022年7月,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在摸排产业项目时,发现了江孜氆氇产业的潜力,并将其列入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上海援藏项目清单。联络组联系到郭秀玲。作为“上海工匠”中产业帮扶援藏第一人,郭秀玲身感重任在肩。
郭秀玲,上海沙涓时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她不仅是“上海工匠”,也是金山区首位获得“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受邀前往德国从事羊绒技术研究和开发,10年间取得了200多项个人专利。
2002年,她回国来到金山山阳创业,以“技术+文创”突围,培育出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的高端羊绒品牌“sandriver(沙涓)”。从小在内蒙古草原长大的她,致力于发现挖掘各民族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技法再造、复兴,进而活性传承,把民族品牌推向全球。她曾带领团队深入内蒙古,学习古老的手工羊绒技法,并重塑了传统制毡、王府刺绣等多项古老技法和艺术。
此次已是郭秀玲今年第9次进入西藏,帮助当地妇女就近就业,实现技术带领下的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郭秀玲和团队深入西藏腹地,与日喀则江孜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地毯厂沟通交流、相互学习,逐一走访乡村手工作坊、家庭工作坊,帮她们梳理自己的强项,并改造氆氇织机,既保留了西藏元素,又与时代潮流相结合,让传统手工艺不仅活起来,而且活得更加有活力,真正实现非遗活性传承。
郭秀玲讲述了深入雪域高原的感受:“我看到了当地氆氇工艺的唯美,看到了古老手工织机上绽放的光芒。”她在江孜县成立上海工匠沙涓援藏氆氇工作室,带动藏族“阿佳”(藏语,姐姐)加入氆氇手工坊,通过产业帮扶让藏族妇女在家实现就业,并传授她们最新织机技艺。此外,上海沙涓还和格桑卓玛的合作社签订了生产订单,每编织完成一条围巾,工人可以获得300元的劳动报酬,大大提升了合作社的效益和工人们的收入。
今年7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西藏考察时,专程前往郭秀玲的氆氇工作室。陈吉宁的鼓励,让郭秀玲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帮扶的工作思路,她计划在江孜建立专业牧场,从羊绒到纺织一条龙,让产业链得到延长。
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双向奔赴打造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新模式
在郭秀玲的心中,对口支援永远是“双向”的。她说:“各民族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们应该尊重、敬畏并且欣赏,在交流合作中,让好东西彼此携手,好上加好。”
当地地毯厂的一名技术骨干从事手工地毯、卡垫制作等已有20余年,得益于郭秀玲的产业帮扶,她和同事第一次离开西藏,来到东海之滨的金山山阳,脱产实战学习。“太感谢郭总和她的团队了,他们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我们,还帮我们协调解决好吃住问题,让我们在这里安心学习。我们学好后,一定会把这个传统手艺带回去,将它发扬光大,带领藏族妇女共同致富。”
郭秀玲说:“我们会加大多样性手工技术持续升级,除了在上海工匠创新示范工作室进行培训,也会组织西藏及青海的牧民进入内蒙古的羊绒基地进行手把手的教带。让这些藏族农牧民在我们全面细致、科学的培训系统中掌握纺织业的创新设计、独特技术,带到西藏、青海后,再教当地无法出门的‘阿佳’共同致富。”
在郭秀玲看来,这是一场沪藏两地手工技艺交流的“双向奔赴”。她坚持“活性传承”复原传统手工艺,让传统氆氇制造融合现代时尚审美重新焕发生机。2022年,她在拉萨开了首家沙涓氆氇旗舰店。明年1月,她将带着“新式氆氇”亮相巴黎时装周,连同手工匠人一起去往巴黎,向世界展示中国氆氇的独特之美。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