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与佛教文化】 无事不登三宝殿
来源:中国民族报 谢志斌 发布日期:2023-10-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无事不登三宝殿,原意是指寺庙里用于做法事、祈福等的佛殿,无事不得随便进入。后来用于比喻没有重要的事情不会登门求访往来。其中,这里的“三宝”是借用佛教专用名词。

 

  三宝,是指佛教徒所尊奉的佛宝、法宝、僧宝。佛教认为佛、法、僧三者在世间极为稀有难得,还能播撒智慧光明,威德至高无上,极其尊贵,故尊称其为“三宝”。首先,三宝是佛教创始之初三大核心要素的总结。佛宝是指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的释迦牟尼佛;法宝就是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教义;僧宝之“僧”,为梵语僧伽之略,意为僧团、和合僧,即受戒出家的佛教徒。佛经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到鹿野苑“为五比丘讲授四圣谛”,度其出家,这一事件标志着佛教的正式诞生,从此世间三宝具足。其次,三宝是指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后世作为象征物的三种要素。佛宝指后世为纪念、崇拜佛陀而为其雕塑描绘的各种佛像,代替佛身住世不灭;法宝指后世记录佛陀教法的经书典籍,令其弘传不绝;僧宝指后世剃发染衣出家受戒的僧人,于世间流通佛法。因为这三者皆能使佛教住世不绝、维持流传,所以也被称为“住持三宝”。再者,就是本体层面的三宝,就其意义与本质而言,佛、法、僧三宝,名虽有三,但体性为一,三者相互关联辉映,被称为“一体三宝”。

  三宝是佛教的核心,具有崇高地位和深奥哲理,故而后世常用“三宝”泛称佛教。如南朝陈代的徐陵在《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中谓梁武帝:“绍隆三宝,弘济四生。”

  在佛教中,“三宝殿”泛指佛殿,并非某一具体殿堂之名。根据佛寺传统规矩,佛殿是供奉三宝之圣地,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所以出入佛殿必须恭敬肃穆,除了进行礼拜、诵经、供养等法事,不得随意在佛殿里闲逛闲聊、嬉戏打闹。如有偈云:“无事不登三宝殿,等闲莫向塔中行。若不扫地添香水,纵有河沙福亦倾。”成语“无事不登三宝殿”便因此而来。

  “无事不登三宝殿”在具体使用中因情境、语境不同,其含义也有所区别。一方面,这一成语可用作尊奉对方的自谦之词。如登门造访之时使用该成语,既含有推崇、抬高对方处所高贵显赫之意,又解释了平日不常来往是出于恭敬之心。如《金瓶梅词话》中写道:“小媳妇无事不登三宝殿,奉本县正宅衙内分付,敬来说咱宅上有一位奶奶要嫁人,讲说亲事。”又《荡寇志》中孙婆道:“无事不登三宝殿,老身要烦三郎画幅手卷。”另一方面,这一成语可用来嘲讽那些平日不来往,遇到有求于人的急事才临时抱佛脚的趋利之辈。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说:“所以你一进门,我就知道你是有为而来的了。这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又巴金的《猪与鸡》中言:“他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来了总没有好事情。”

  “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一成语,一方面告诫人们到神圣庄严之所要心怀虔敬、谦恭肃穆,以免失礼失态;另一方面启示人们应当平常就与人为善、广结善缘,不可等到有求于人时才临时攀缘。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