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下生活为源泉的创作——尼玛潘多小说《在高原》读后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刘培国 发布日期:2023-09-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作者:尼玛潘多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女作家尼玛潘多的新作《在高原》是她继《紫青稞》以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小说以一个汉藏融合家族四代人的命运轨迹为线索,以家族第四代白玛措吉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塑造了一个追求命运自主、坚强独立的藏族女性形象,写出了高原人对待生活的乐观与温情,以及女性自我成长中的心路历程,也展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新时代西藏风貌。同时,小说将白玛措吉先辈的故事以闪回的方式穿插其中,展开了一幅“汉藏融合、民族团结”的历史画卷。

  社会变迁、时代转型会在经历者身上产生投射,这种投射往往在女性身上体现得更为典型。小说主人公白玛措吉是从青藏高原上的小城塔金考进内地大学的孩子。父亲朗杰多吉对女儿充满期待,他的愿望就是女儿大学毕业后到拉萨发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以澎湃之势涌向全国。面临人生的选择,白玛措吉也曾有过短暂的迷茫。大学毕业在即,她对就业去向陷入纠结:自己想回家乡塔金工作,但又肩负着父亲的期望。是像同学夏荷一样去深圳发展做时代的“弄潮儿”,还是如父亲所希望的那样去拉萨工作?这都不是她想要的,于是发出“我的指路星在哪里”的自我诘问。最终,白玛措吉还是选择回到塔金。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后,因着心中的激情,“她焕发出精干的气质,在安静的塔金,过着静谧的生活”。而后,白玛措吉又被借调到塔金电视台做播音员,在当地渐渐小有名气,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

  身为女性作家,尼玛潘多有更大的优势运用女性视角,对当代女性人生道路、事业与爱情、家庭生活等多重矛盾与冲突进行独到的体察和深入的探寻。作为青年知识女性,白玛措吉有追求、有梦想,人生价值在奋斗中得以实现。但在获得短暂的满足感之后,是对平淡无奇的厌倦。面对青梅竹马的多扎,白玛措吉一边向往和睦、平常的生活,一边又不甘于这样度过人生——向往和不甘里,是她的犹疑、无奈和彷徨。最终,妥协的结果是虽然与多扎结了婚,但短暂的幸福生活之后,“一些细碎的琐事终将他们打败”。摆脱婚姻束缚的白玛措吉来到拉萨职场,又觉得与城市生活难以融入,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从未如此巨大。这些差距存在于她与往日的同学之间、她与这座城市之间,存在于她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之间。末了,母亲梅朵曲珍淡淡地说了一句谚语,“王者坐拥金山仍似饿鬼上身,乞丐讨得一顿似拥世间财富”。对于白玛措吉来说,母亲的话醍醐灌顶。

  在知识女性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上,《在高原》实现了深度开掘。白玛措吉以及诸多人物的故事,与作者本人的经历并不相同,但彼此却有着紧密的精神联结。人物成长中的困惑、痛苦、欢乐与慨叹,都来自作者内心深处,带着尼玛潘多真诚的反省与思考。白玛措吉的上下求索、左冲右突,正是尼玛潘多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西藏文联副主席、西藏作协常务副主席次仁罗布认为,文学作品是对历史的沉淀,是对已经流逝岁月的记忆,凝聚着作家深厚的情感。“从《在高原》这部作品中,可以窥探到100多年来西藏社会、经济、人文发展的脉络,这样的历史纵深感是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

  尼玛潘多在《在高原》中构建的历史转型画面宏大、立体,藏族知识女性对自我价值实现、人生意义的追求、生活本质的诘问,都带有新的时代内涵和精神高度。高原纯净的湖泊雪山,曲折的家族故事,传奇的骡帮生活,纯洁感人的爱情,鲜为人知的西藏知青,在小说中徐徐铺陈。从思想性与艺术成就来讲,《在高原》是当下西藏文坛又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也是尼玛潘多长篇小说创作的一大飞跃。

  从最初的散文写作到小说创作,尼玛潘多自始至终都把现实社会生活当作自己的艺术园地辛勤耕耘。因此,她的作品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独有的气质和力量。“尽管我们对过去有很多怀念,对未来有很多憧憬,但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都是在关注当下社会。所以,我的创作以当下生活为源泉,以平凡人的生活为素材。”尼玛潘多说。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