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俯瞰图(高邮市)。
邗沟大王庙外景。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外景。
古邗沟遗址碑亭。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部分,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江苏省扬州市既是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也是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和遗产保护的牵头城市。近年来,扬州主动扛起“让古运河重生”的历史使命,扎实推进运河城市遗产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努力让大运河扬州段为中国大运河增光添彩。
扬州是大运河原点城市
《左传·哀公九年》载:“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以“邗”为城的同时,开凿了一条连接长江和淮河的渠道。这条渠道起于邗城之下,故名“邗沟”。邗沟全程190公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有明确年代记载的人工运河。据大运河文化研究专家姜师立介绍,扬州是大运河的原点城市,这个原点就是开凿于公元前486年的古邗沟。在由国家文物局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中,明确指出位于扬州城北、从螺丝湾桥向东直达黄金坝的这条长1.45公里的河道就是古邗沟遗址。邗沟是中国大运河水系中最早的河段,发挥了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刘濞为吴王,并以广陵(今扬州)为都。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于汉文帝元年(前179年)开挖大运河重要支流运盐河,将海盐从海滨运至扬州,再通过运河、长江网络运往全国。《史记·吴王濞列传》这样描述:“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即免除吴地的百姓税赋。
在扬州城,古运河岸边有座邗沟大王庙,它的两副楹联最为有名:其一是“一殿两王天下少,庙门朝北世间无”,庙内供奉着春秋吴王夫差和汉代吴王刘濞;其二是“曾以恩威遗德泽,不因成败论英雄”,横批是“恩被干吴”。
大运河联合申遗和遗产保护的牵头城市
2003年7月23日,《扬州日报》刊登《古运河:扬州申遗的最佳选择》一文。随后,《扬州日报》发起“用什么来申遗?我的扬州”话题讨论。此后,媒体关注贯穿大运河申遗全过程。
2005年12月,著名专家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给沿运河18座城市的市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京杭大运河可是个无价之宝!沿岸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令人目不暇接”“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传承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这3位老人被称为“运河三老”,这一年,他们的年龄分别是90岁、81岁和61岁。2006年3月,“运河三老”一同赴扬州考察古运河文化。
当年联合申遗的大运河沿线城市有35个。2007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协调会上,作为牵头城市的候选城市,扬州最终脱颖而出,取得牵头大运河申遗的资格。
2009年1月,中央领导在《关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标志着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成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从此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大运河申遗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文物、国土、环境、交通、水利等,注定任重道远。
2009年1月,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及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编写组发现邵伯明清大运河故道杂草丛生,提出要进行相关提升工作的建议。2011年春,邵伯镇自筹资金对故道进行清淤。其后,邵伯明清运河故道保护整治等项目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争取到保护资金,古镇借大运河申遗的良机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2011年9月,在大运河宝应段东堤运河码头归并整治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条石、大砖和木桩。经现场调研初步认定,该遗址刘堡减水闸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作用是调节外运河与里运河的水位差,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后来编制了刘堡减水闸的考古方案和保护展示方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实施,为大运河申遗增加了一处新的遗产点。
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创造出诸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第一次”:第一次为一项遗产申遗创立会商制度;第一次运用法律手段提升一项遗产的保护水平;第一次为一项遗产制定国家、省、市三级保护规划;第一次发动如此广泛的民众参与。
2014年6月22日,由扬州牵头的大运河申遗项目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共有27处河道、58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其中,扬州市河道1段(淮扬运河扬州段),遗产点10个(宝应刘堡减水闸、高邮盂城驿、江都邵伯古堤、江都邵伯码头、扬州瘦西湖、扬州天宁寺行宫、扬州个园、扬州汪鲁门宅、扬州盐宗庙、扬州卢绍绪宅),遗产点数量居沿线城市之首。
2014年9月,在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开幕式上,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揭牌,标志着设在扬州的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更名为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承担起综合协调、巡查监督等保护管理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多项职能。
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扬州考察调研时,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
2021年以来,扬州先后建设了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标志性建筑的多个重点项目,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
外形犹如一艘巨船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在扬州三湾古运河畔,于2021年6月正式开馆。该馆运用5G、VR等科技手段,以多样化的形式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如今,这里已是各地游客慕名寻访的“网红馆”。
2022年,扬州全面启动“运河十二景”评选和建设提升工作,入选的“十二景”分别是瘦西湖、运河三湾、七河八岛、明清古城、茱萸湾、双宁古韵、盂城驿、北湖湿地、平山堂、邵伯古镇、瓜洲古渡和高旻禅寺,充分展示了大运河扬州段的精华。
扬州坚持“一年一主题、一年一特色”,连续举办16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8月24日,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举行。论坛期间,世界运河城市生态保护和修复典型案例首次发布,中外25个生态修复案例中,扬州市申报的运河三湾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等3个案例成功入选。
如今的扬州正努力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致力将大运河打造成为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河、美美与共的生态之河、惠及子孙的幸福之河、开放包容的交流之河。
(本文图片由扬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提供)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