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莫拉佤族村,赵家清(前)与村民们参与热闹的“夺标”大会。 本报见习记者 郑涵月摄
“这个摊位现在叫价到3000元,有没有加价的?”“3200”“3500”……日前,一场热闹的“夺标”大会,在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村进行。
三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家清,不时维持现场秩序,并停下来与村民交谈。他说:“发展旅游业必须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早些年因交通不便等因素,成为三家村中最贫困的自然村。
虽然贫穷,但这里却有着崇军拥军、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1999年,职高毕业的赵家清应召入伍。“离开家乡,我才知道大山外的世界是多么繁华。”退役后的他辗转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务工,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2010年,三家村村“两委”换届选举。乡领导想到了能闯敢干的赵家清,鼓励他回村参选。就这样,不满30岁的赵家清当选为三家村党组织书记。
在年逾花甲的村监委会主任杨家爱眼里,赵家清勤奋、热心、上进。“他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以来,把村‘两委’干部拢得像一家人,团结协力带领大家走上了幸福路。”杨家爱说。
赵家清上任之前,村委会常常“铁将军”把门。他上任后,配强村组干部队伍,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24小时轮班,让村委会有干部常驻。“我们做基层工作,就是为群众办事,群众来了找不到人,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从此,村委会就成了赵家清的半个家。
“家清做事雷厉风行,每次去乡里或县里开会,当天就传达落实,从来不会隔夜。”三家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家达说。
“刚开始那几年,每年要处理矛盾纠纷100多起,现在每年不过几起、最多十几起。”赵家清说,“我不怕事、不和稀泥,在依法办事和情理之间总能找到平衡点,让双方心服口服。”
调解群众纠纷,宣传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教育和引导村民加强团结……这些都是村“两委”要做的事,但更重要的是寻找救治贫穷的良方。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政策的支持下,赵家清多方争取,引进发展项目,制定“走出去、拿进来”的方针,带着村干部和村民组长到大城市、小康村学习经验做法。
激发村民热情,解决发展难题。结合市场需求,针对山寨和农垦田地零散的实际,三家村先后成立“草上飞”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群益专业合作社”,所有零星种植养殖户都是社员。将农户养的土鸡,种植的时蔬,市场化统销,供应市里的几家大超市。农副产品不愁销路,极大地鼓舞了村民致富的信心。
2020年1月19日,中寨司莫拉迎来了“高光”时刻。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时殷切嘱托,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有了总书记的嘱托,赵家清和村民们干劲更足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司莫拉村结合自然风光,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赵家清率领班子明确制定了“打造司莫拉旅游景区景点”的战略目标,利用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邀请腾冲有名的文化专家和艺术家,设计打造佤族文化风情园。行走司莫拉,从挂有牛图腾的“司歪水”(寨门)拾级而上,木鼓屋、民俗文化陈列馆、民俗墙绘等景观,展现了一幅自然风光和佤族风情文化完美融合的诗意画卷。
如今的司莫拉,正在建设旅游环线,与机场、茶博园、大地茶海、热海形成旅游联动,串联古寨乡旅示范、农旅融合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三大片区,打造佤乡风情、古寨乡旅、农旅休闲、民宿示范、温泉休闲、现代农业六种业态。2022年,“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实现营收42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万元。2023年1月,合作社发放分红资金10万余元。“村民有了收入,外出打工的少了,一家人团团圆圆,乡亲们的日子更幸福了。”赵家清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我跟村民们讲,就是要保护我们的土地,出产的作物通过‘夺标’的摊位销售出去,实现良性循环。”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赵家清经常利用田埂会、群众会、火塘会等形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幸福的佤族村一定会更加幸福!”赵家清说。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