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原创歌舞剧《天边格桑花》是一部有着深刻历史与文化意义的当代少数民族歌舞剧,该剧从卓嘎、央宗回忆开始,用倒叙和蒙太奇相结合的导演手法,用民族舞和交响乐结合的舞台表现形式,将玉麦这个曾经的“三人乡”乡民卓嘎、央宗和他们的父亲桑杰曲巴几十年来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巩固边防安全的默默奉献故事娓娓道来。比较同素材优秀电影《我的喜马拉雅》,歌舞剧《天边格桑花》在剧本里除了保留电影故事原型中父女之间细腻的情感支撑、理念矛盾、与外国入侵者的正面冲突等元素,同时扩大了歌舞剧特有的戏剧呈现可能性。剧中用邮递员一角作为整部歌舞剧的“画外音”,通过邮递员的每次出场将剧中复杂的情节以及历史背景清晰地传递给观众。
故事段落乐章化
剧中通过歌唱、音乐旋律和舞蹈,将剧中人物内心世界外化,传达出角色的情绪,使观众受到感染,进而对舞台上发生的故事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和情感共鸣。第一幕里桑杰曲巴和妻子扎西在大石头上用油漆画国旗,通过活泼欢乐的音乐和舞蹈动作,表现卓嘎、央宗与父母亲密友爱的家庭生活氛围。第二幕第三场中,桑杰曲巴牵着牦牛陪着妻子去看病的路上,天昏地暗、风雪交加,离世的妻子给家人唱起了悲歌,展现了亲人之间魂牵梦绕、剪不断的深厚感情。第三幕第二场,桑杰曲巴因妻子过世遭受打击病倒在县城医院里,但是他内心与异国入侵者斗争的决心越来越强,这时的音乐用压迫性越来越强的鼓点伴奏,来增加人物守家卫国的紧迫感。第三幕第三场,县城里众人簇拥中,倔强的父亲执意要带两个女儿回乡,女儿们内心的矛盾和对群体生活的向往,用一首二重唱宣泄而出。
塑造好人物群像
剧中第二幕第二场用蒙太奇手法,切换老年桑杰曲巴教女儿们在木板上写“中国”这两个汉字和另一时空解放军在教青年桑杰曲巴认识“中国”,不同时空中的桑杰曲巴一起说出内心独白“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还是这场戏里,青年桑杰曲巴等藏族民兵协助解放军运输军用物资,体现了军民团结互助,在面对自然环境挑战和边境冲突时的极大勇气和决心,营造出了围绕“神圣家园守护者”这个戏剧主题的历史背景和情境,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当年守边牧民的内心体验。
重复歌词和旋律以强化主题
编导通过歌词与旋律的重复与升华展现了剧中角色爱家爱国的主题思想,例如“我的房梁连着我的雪山,我的白云缠绕我的天边,我的青山飘扬我的炊烟,我的牛群伴随我的欢颜。这是我的家园啊,这是我的家园啊!生生世世,永远永远”。这段歌词在全剧一共重复演唱过四次。第一次是第一幕第三场中,解放军帮助边民重建被境外入侵者毁掉的家园,青年桑杰曲巴被选为第一任乡长,他带领乡亲们深情地唱起这首歌,表达了守边牧民对家乡的热爱。第二次是第二幕第一场,桑杰曲巴的妻子扎西告诉女儿们“阿爸的心里只有玉麦,阿妈的心里只装得下阿爸”后再次唱起这首歌,阿妈用言传身教给女儿们传递热爱家乡的信念。第三次是第二幕第二场,老年桑杰曲巴和另一时空的青年桑杰曲巴,身体力行“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誓言,再一次唱起这首歌。第四次尾声,老年邮递员领着小孙儿出场,小男孩用稚嫩的童声清唱起这首歌,在生命的循环往复中,爱国强边的意识被中国边境群众一代传一代。
注重塑造人物的真实性
歌舞剧比起电影和话剧,在表演手法上的特点,限制了人物之间台词量不能太多,因此歌舞剧剧本创作需要的是对话精练、提纯。然而当代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歌舞剧里常常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故事概念化、人物符号化、不贴近生活。但在这部剧里,能处处感受到细节的真实表达和人物对话中的点睛之笔。例如第三幕第三场,母亲扎西生病去世,使得阿爸桑杰曲巴也因悲痛大病一场,县里组织人送他到医院,女儿们第一次来到县城,央宗有句台词“阿爸,昨天我遇到了卓玛,对,就是我们小时候的邻居,她怀里抱着个婴儿,我说:卓玛,你都有孩子啦?她说:这是她的孙子。这是她的孙子。”这几句台词写得特别好,好就好在这几句台词一下击穿了观众对此类题材中人物形象的刻板印象,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不会因大道理而改变自己的固有思维,但往往会被对方不经意的话所触动。观众可以联想到,央宗和卓嘎与提到的卓玛从小相识,也许不仅是邻居还是亲戚。随着时间的流逝,同龄人不仅结婚生子,甚至有了第三代,而卓嘎和央宗与父母常年在雪山上,在巡边的生活中,与牦牛为伍,过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日子,辜负了青春,蹉跎了岁月。
人物原型的真实故事是当时因雪山阻隔、两个女孩都尚未婚嫁,直到1997年新华社首次对玉麦乡进行报道之后,桑杰曲巴和女儿卓嘎、央宗一家人放牧守边的事迹才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这种情况下卓嘎和央宗分别在36岁和27岁组建了家庭。编剧在人物原型的真实经历中,提炼出了这几句非常能体现人物质感和表现力的台词。这样的台词会让观众真正与剧中角色共情,这时剧中的人物不再是普遍意义的“宣传工具”,而是为了守护我们西藏边境而错过了整个青春的特定的那两个淳朴女孩。观众会站在自己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角度,去看待舞台上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的父亲和母亲,会把舞台上的卓嘎和央宗想象成自己的女儿,现实生活中有姐妹的,会把她们想象成自己的姐妹,会为舞台上的卓嘎和央宗以及桑杰曲巴老乡长这么多年来为国家的默默付出感到震撼,因而会对他们所做的事心生敬佩与爱戴。此外,观众会深度思索,这些生活在西藏高原上默默奉献的同胞,他们的文化和他们的信仰孕育了他们的无私、慷慨、同情、宽容、谦卑和善良的品质,这些品质使他们即使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也能坚持奉献的精神。
《天边格桑花》不仅展现了西藏守边牧民的坚韧和无私,更是向观众展示了当代生活在西藏边陲的牧民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以桑杰曲巴老乡长、卓嘎和央宗、邮递员白玛江才、乡民以及解放军群体共同铸造的英雄群像,他们对国家的高度忠诚与守望神圣国土的坚定决心,已经变成深入骨髓的民族信仰,这是当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感悟到的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和时代精神。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