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事
来源:中国民族报 闫会作 发布日期:2023-06-3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夏收 张啸诚摄

  我是芒种后的第二天回到了老家。我原计算着夏收前可以到家照顾老父亲,好让弟弟腾出精力夏收。可一路波折,到家时夏收已过大半,仅有部分河道地和一点晚熟品种的麦子还没有熟透,其余的都已收割完毕。

  家乡的田野到处都是一派夏收后的情景。骄阳下,成片成片鲜亮耀眼的麦茬地,被纵横交错的阡陌、水渠、塄坎上浓绿的林带、野草裁剪成一幅形状各异、大小不等、明暗变幻的清爽悦目的田园画。沿途的路边不断闪过售卖西瓜、杏子、桃子或蔬菜的摊点,间或有成片的苹果园子,树上套满了土黄色的纸袋。乡间公路上不时有摊开的麦秆和晾晒的新麦,三轮摩托、收割机、玉米播种机,以及各色车辆穿梭着碾压而过,卷得麦草纷飞,空气中弥漫着新麦和麦草混合的清香。

  处处都是夏收的景象,却没有了记忆中的紧张与忙乱。

  鸡鸣鸟叫的清晨

  因为40年的阔别,再次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如同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样,不仅有些择铺,似乎还要倒时差,居然一夜难以入睡。凌晨4点刚过,似睡非睡之中,便被阵阵忽远忽近响亮悠长的鸡叫声,一声紧似一声的“布谷布谷”“算黄算割”和此起彼伏、婉转清脆的雀叫鸟鸣彻底叫醒了。这些高低音混响、长短声相接、鸣唱和谐的音调,组成了浑然天成的夏日乡间晨曲。在黎明的寂静中,显得分外清晰响亮,让人神情愉悦。

  伴着清脆如天籁的晨曲,屋外的街巷中便有了下地干活的动静。

  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槐树、榆树、泡桐树、核桃树、柿子树混杂交织,棵棵枝茂叶密,严严实实的浓荫里,只闻雀叫,不见鸟影,真有些“上有黄鹂深树鸣”的意味。各家门前间或有一些刺玫、月季或不知名的花儿,散漫地长得高低不一,随性地开着大大小小、红黄白紫、娇嫩鲜艳的花朵,散发出阵阵微香。巷道的深处不时传来开关门的声音,接着便有拿着农具的身影匆匆下地。晨风徐徐,晨曦未现,整个村子静得悠然安详。

  我以为我起得很早,其实早有人已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街道上,有的在摊开人工收回来的成捆麦子,有的晾晒着刚打下的新麦。从近到远的地里,从低到高的硷畔上,活动着零星忙碌的身影。果园里有除草打垄的,也有站在梯子上查看并给果子补套纸袋子的;麦茬地里有人在整理着散乱的麦草,有的查看着墒情,盘算着播种玉米的时机;有的从塬上河道的地里拉回油菜秆、麦草,堆码整齐,为冬天烧炕备些柴禾;路上不时有骑着三轮摩托从远处的乡镇上买回了种子化肥的。太阳还未露头,村人都已在默默地忙着自家的活计。就像路边的牵牛花一样,不管生在何处,都会顽强地攀着肆意疯长的野草枝蔓,不断向上怒放出夺目的花朵。

  农家夏收无闲人,忙碌的人们慢慢唤醒了还在沉睡中的村子。

  机器奔忙的夏收

  记忆中的夏收,比现在忙碌得多。那时,墙上会刷满“三夏一把火,龙口把食夺”一类的标语口号,营造出一种紧张繁忙的气氛。人人一把木镰(为减轻镰刀重量,在做好的木把木架上装一片锋利的铁刃,专用于收割麦子的镰刀),早出晚归,加班加点,一镰一镰地收割,收完以后讲究的是茬低、地净,无遗落的麦穗。如今收过的地里,留下的是近20公分高的麦茬,打碎的麦草成行地散落在地里。在地里忙活的老人告诉我,如今都是机械收种,忙的是机械,紧的是开机械的人。机械忙得连轴转,开机械的人紧着多收多赚钱。如今收割机播种机又多,他不抓紧,活就让别人揽去了。所以,现在夏收快得很,一户人家的地两三天就收完了。哪像过去,拉运、码垛、摊晒、打碾、扬场,包括抢种,一应程序全靠人力手工,老老少少,白天黑夜连轴转,忙得汗流浃背。从开镰到收完播毕,最快也要个把月。如今是收割机开到地里,不用拉,不用垛,也不用打碾,直接就把麦子拉回来了。过去麦茬低是想多收些麦草养牲口、做烧柴,如今牲口养得少了,也不缺烧柴,要麦草弄啥,都撂在地里了。

  种玉米更是轻快得很,过去是靠牛耕人种,施肥、翻耕、耕种,一亩地10多个人起码得忙一整天。现如今不用翻耕,也不用人工点种,播种机就着麦茬种,麦茬高低无所谓,而且施肥播种一次过,程序少了,还不用人下苦,一亩地二三十分钟就完事了,人背着手站在地头看着就行了,省时省事,人还轻省。现在夏收夏播全是机械化,拢共也就五六天,根本用不着像过去那样没黑没明、加班加点、累死累活了。

  拖拉机在地里来回奔忙,挨着地块次第播种玉米,夏收和播种虽说都机械化了,可仍然少不了人的奔忙。看着从收到种跟在机器后面忙的大都是老人,年轻人都或去城里或到外地打工去了。

  村子里房子新了高了,街道变成了水泥路。一些高墙深院,盖起了显眼的二层楼房,安着宽敞、高大、气派的大红铁门。

  街边的树荫下,几位老人或抱或牵着孙子,紧一阵慢一阵地拉着家常,周围嬉戏的娃娃不时发出清脆的欢笑,给村子增添着生气。

  浑厚的黄土地以无穷的底蕴,赋予村人勤劳朴实、坚韧豁达的品性。有这样的乡亲,我的村庄一定能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