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求学到求索;从组织秘密赤色工会,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第一个矿山支部,三名志趣相投、信念相同的青年肩负使命奔赴前线,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作家刘平勇创作的长篇小说《风云激荡》在故事中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于一体,将重大主题与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故事巧妙相融,经由不同人物命运的承转,勾勒出动荡年代里的较量和勇毅,让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窥见了隐蔽战线上不为人知的片段和危局,也看到了共产党人身上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和必胜信念。
《风云激荡》虽为讲史,却是一部长篇小说。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云南革命历程及共产党员的卓越风采。叙述了1926年云南第一个党组织成立至1950年云南解放期间,从北京求学回来的金恪铭、唐竹、李坤师兄弟三人走向革命的不同人生脉络,通过一群极具代表性的共产党员在大时代创建地方组织、发展壮大党员,在革命潮流日益发展的形势下,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关心着中国和云南的前途和命运。这部书既有宏观叙述又有微观细节,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云岭大地上发生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革命历史事件,读来令人热血奔涌、深思不已。
史料的真实可信是这部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本书虽为小说,却少有虚构的成分。皆以史实为依据,时间、人物、事件真实可信。比如,金恪铭变卖家中仅有的三亩田去求学,之后加入云南革新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恪守共产党人的初心,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咬紧牙关坚守秘密。抗日战争时,他化名李浩,又以地下党的身份参与抗日,并策反了滇军海城起义、长春起义、卢汉起义,最终取得云南和平解放。再如,云南妇女运动先驱马冰清,一生充满辉煌、坎坷、传奇,与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书记王德三从诗中相识,在革命活动中结为伴侣,新婚燕尔30余天,二人相继被捕。在狱中,他们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把监狱作战场,敌人弄不清马冰清的真实身份,更不知道她与王德三的关系。就在王德三英勇就义前几天,他们的孩子王纪中在狱中出生。马冰清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不忘初心,坚持斗争,继续追求着真理。还有唐竹、刘平楷等一大批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不顾自身安危,甚而奉献自己生命的仁人志士。他们沉着坚定,在隐蔽战线上奋战不止,舍小家为国家,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形象,以及为了民族大义慷慨赴死的崇高革命精神等等。作品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传奇,而且是一群人的年代群像,人物形象的塑造,多元而真实,皆形象可感。由此可见,成书之前,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刘平勇是怎样以一个作家严谨的态度,孜孜不倦,反复求证、稽考、筛选史料的。
《风云激荡》虽然是一部长篇小说,但愚以为,也可作为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来读。整部作品以金恪铭、唐竹、李坤为主线,既可以串联成“珠”,也可以独立成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故事性。作品中流露出作者对黑暗时局的愤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表现出一个作家忧国忧民的情怀。
老实说,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不好写。这应该是不少作家的共识。由于小说取材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所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想象空间会受到很大制约。我们知道,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是每个人应有的态度,作家同样如此。不论文学作品如何呈现,历史人物和事件绝对不能虚构,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编排上也是不能违背历史的基本真实。
史料有时难免会枯燥,本身也不具备太多的文学性,如何复活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它们丰满而不缩水,精彩而不乏味,犹如“戴着镣铐跳舞”。如果用今天的标准去评价历史,往往会犯以古例今的错误;而如果重返历史现场,丝毫不顾今天的标准,可能又会犯泥古不化的错误。如何拿捏好这个度,对作家思想认知水平和创作能力都是一个考验。刘平勇在党史研究室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有较高的历史素养,因此在创作这部革命题材的小说时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和水平。当然,话说回来,任何一个作家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其创作的东西总会留下遗憾。比如《风云激荡》中,个人认为,有的历史场景描写还可以进一步扩容,有的历史人物在细节上还需作更细致的刻画。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谈现实、想未来,都不能忘了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如何看待历史,决定了如何对待当下和未来。我们只有经常进行历史的回放,尊重历史传统、唤醒民族精神,才能激发担当使命,才能真切地感受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难挫折和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党人心怀家国大义的献身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刘平勇创作的这部文学作品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回应。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