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
来源:中国民族报 谢志斌 发布日期:2023-05-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盲人摸象,在佛教中,原本形容那些“外道”和“无明”众生对佛教所宣扬的道理不能通达甚至诽谤诋毁,或者指佛教修行者执着于某部佛经或某位祖师的只言片语而不明白佛法真义。后用来比喻某人对事物的了解囿于片面之见或者在尚未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就凭借猜测妄下论断。

  盲人摸象出自《涅槃经·狮子吼品》《长阿含经·镜面王经》等典籍中释迦牟尼给弟子们讲说的一则故事: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名叫镜面的国王,他虔信佛教且喜读佛经,但当时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异端邪说,大家一时莫衷一是。于是,镜面王为了让大家明辨是非,便想出一个办法。

  有一天,镜面王对一位大臣说:“你去牵一头大象来,让一些盲人摸一摸。”大臣遵王命召集了一些盲人,然后又把一头大象带到他们面前,并让所有的盲人都上前用手去触摸这头大象。这时,镜面王大声询问所有盲人:“你们都‘见’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都说:“已经‘见’到了。”镜面王又问:“那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碰触到象牙的盲人说:“大象像萝卜根。”碰触到大象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像簸箕。”碰触到大象头部的盲人说:“大象像石头一样。”摸到大象脚部的盲人说:“大象像舂米臼。”摸到大象脊背的盲人说:“大象像床一样。”碰触到大象肚子的盲人说:“大象像个瓮。”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又说:“大象像一条绳子。”所有盲人七嘴八舌,众说纷纭。

  讲完这个故事后,释迦牟尼总结了一段颇具哲理的话:“这些盲人都没有说出大象正确的样子,但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说出大象的样子。他们说的这些物象都不是大象的样子,但是离开这些物象也就没有另外单独的一个‘象’存在。”这里其实是在强调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不能代表整体,但整体不能离开部分而存在,整体和部分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偏执偏废。

  这则故事传到中国后,也被禅宗僧人关注和使用,只是他们更加倾向于用“盲人摸象”来表示对各种异说各执一词。如《景德传灯录·襄州清溪山洪进禅师》中记载,“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五灯会元·汝州叶县广教院归省禅师》里面也有类似的语录:“有时意到句不到,如盲摸象,各说异端。”

  后来该词被中国文人和民众接受且广泛使用,也是多用来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以偏概全,不能作出全面的判断。如元代黄溍的《书袁通甫诗后》说:“吾侪碌碌,从俗浮沉,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品,正如盲人说象。”明代张岱的《大易用·序》写道:“盲人摸象,得耳者谓象如簸箕,得牙者谓象如槊,得鼻者谓象如杵。随摸所名,都非真象。”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附集·这也是生活》中说:“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盲人摸象,摸着了脚,即以为象的样子像柱子。”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

《中国民族报》(2023年5月12日 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