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实践经验与时代价值
来源:内蒙古日报 张瑞坤 发布日期:2022-12-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乌兰牧骑是享誉国内外的草原文艺轻骑兵。1957年6月17日,内蒙古草原上诞生了第一支乌兰牧骑队伍——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2022年是乌兰牧骑成立65周年,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乌兰牧骑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所彰显的时代价值值得珍惜和弘扬。

  一.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

  概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一是始终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始终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是乌兰牧骑的基本任务。“1956年6月,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试点队和试点工作组乘坐马车,携带乐器、服装等,到全旗各地巡回演出。乌兰牧骑试点队所到之处,通过报告、座谈、说唱好来宝、放映幻灯片、借阅图书、展览图片、广播等宣传形式,突出宣传牧业政策和抗旱、保畜、饲养管理、植树造林、保护和利用水源等内容。”2022年7月,赤峰市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开展“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庆“七一”颂党恩惠民演出活动。活动期间,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先后到广德公镇、其甘嘎查白音诺尔小组演出。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将精心编排的《奶酒香飘北京》《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高尤玛》等节目献给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欢庆中国共产党的生日。

  在乌兰牧骑的成长历史上,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是成立较早的两支队伍。截止目前,乌兰牧骑已由创建初期的苏尼特右旗和翁牛特旗2支队伍21名队员,发展到今天的75支队伍3500多名队员。新时代,乌兰牧骑队员们继续扎根生活沃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声音在基层广泛传播,让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二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是乌兰牧骑的初心和使命。20世纪50年代,基层文化生活贫乏,特别是牧区分散居住的广大牧民,长期看不到戏剧、电影、文艺演出。鉴于此,1957年5月初,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半农半牧区的实际,提出“建立一种装备轻便、组织精干、人员一专多能、便于流动的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

  队伍建成以后,乌兰牧骑的演出舞台“是草原、是嘎查、是蒙古包,甚至是牛羊圈。它的观众是农牧民、是基层的人民群众。观众多则几十个,少则三五个,即使只有一个观众,乌兰牧骑同样要饱含激情地跳好每一支舞、唱好每一支歌!”人民在哪里,乌兰牧骑的舞台就在哪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演出条件多么艰苦,乌兰牧骑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三是始终发扬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甘于奉献、勇于创新是乌兰牧骑精神的重要体现。乌兰牧骑从诞生那天起,就把服务到放牧点、服务到蒙古包、服务到田间地头作为演出地点。无论是牧场营地演出、田间地头放歌,还是奔赴边防哨所、踏遍漫长国境线,抑或是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长途跋涉的全国巡回演出,乌兰牧骑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始终铭刻在每一位队员心中。

  “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新”是乌兰牧骑综合功能的直接体现。翻阅《乌兰牧骑回忆录》一书,老队员荷花回忆到:“20世纪50年代,我们乌兰牧骑队员,除了为农牧民演出文艺节目外,还有一项任务是帮助他们搞生产建设。我们不给牧民老乡增添负担,自己开火做饭。公社让我包了500只羊,放500只羊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既要让羊吃饱,又要让羊喝饱。我用木桶从井里一桶一桶往上提水饮羊。除了放牧,我还要兼顾一些其他工作。”互联网时代,为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上乌兰牧骑”随之诞生,“网上乌兰牧骑”借助现代化网络技术,把乌兰牧骑的经典剧目、优秀节目制作成小视频等音像制品,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推送,扩大了乌兰牧骑的品牌影响力。

  二.乌兰牧骑的实践经验

  总结乌兰牧骑的实践经验,一是明确方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198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文艺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长期稳定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根本保证。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作了《顶碗舞》《草原儿女爱延安》《团结之歌》《永远的乌兰牧骑》等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奋进新时代的宝贵经验,也是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关键。乌兰牧骑在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实践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这一本质。

  二是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不仅是指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更是意味着精神生活的高品位。”实践证明,乌兰牧骑在演出中做到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乌兰牧骑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964年11月26日,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文艺观摩会演在北京隆重开幕,内蒙古乌兰牧骑代表队参加开幕式。12月31日,周总理接见了乌兰牧骑全体队员。周总理称赞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要求乌兰牧骑要走向全国,到全国各地去巡回演出,宣传毛泽东思想,把乌兰牧骑精神带到全国去。”1965年,乌兰牧骑开展全国巡回演出,3支乌兰牧骑代表队深入基层,服务百姓,巡回演出走遍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演出600多场,宣讲30多场,为各族人民群众送去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增强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

  三是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实事求是,通常是指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乌兰牧骑是党的文艺方针同内蒙古自治区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1957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组织了工作组,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工作组经过调查研究后一致认为:“鉴于牧区、半农半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和居民点及其分散的种种特点,要使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必须建立一种装备轻便、组织精干、人员一专多能、便于流动的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值此,乌兰牧骑诞生了,这种结合地区实际的做法,符合了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也体现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三.乌兰牧骑的时代价值

  乌兰牧骑的时代价值,一是不忘初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创作就应该反映好人民心声,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60多年的光辉历程,显示了乌兰牧骑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乌兰牧骑在基层实践中,始终把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作为演出的出发点,始终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换而言之,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发展、顺应人民群众意愿、反映人民群众关切,不断进行生活积累和艺术创作,才能不断推出文艺精品,进而彰显文艺作品的时代价值。

  二是牢记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60多年来,乌兰牧骑深入基层演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新时代,乌兰牧骑将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作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三是求真务实,坚持文艺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是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根据乌兰牧骑老队员乌国政的回忆:“上个世纪50年代,在内蒙古大草原,大型文艺团体下不来、走不动,旗文化馆有时下去搞点活动,主要限于辅导,远远不能适应客观要求。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不能按照老一套的做法,必须代之以适应实际情况、又能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做法。”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就是发展,发展就是创新。乌兰牧骑艺术节、乌兰牧骑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网上乌兰牧骑等不同形式的呈现,体现出乌兰牧骑不断创新发展的理念。

  四是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谓认同,是指个人对自我的一定社会身份的理性确认,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中保持行为能够具有持久动力的根源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的是“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乌兰牧骑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已经成为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力量源泉。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新时代,乌兰牧骑将继续把多民族文艺要素融入到作品创作之中,增加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总体而言,乌兰牧骑已经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60多年的光辉历程,乌兰牧骑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所彰显的时代价值,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