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交流等系列活动在香港举行——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之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金 晨 发布日期:2022-12-0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现场演绎敦煌舞蹈、沉浸式体验“盂兰胜会”……近日,“传承精神命脉 活化非遗文明”中华文化遗产和国际非遗交流系列活动在香港举办。活动展出来自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遗传承精品,并带来民族音乐、福建南音与茶文化等非遗项目表演,邀请市民共享非遗文化魅力。

  活动主办方紫荆杂志社表示,希望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充分发挥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外非遗交流互鉴和保护传承,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之美。

  多元展品齐亮相

  本次活动展览现场分为多彩丝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遗精品展区、国风潮韵——中华非遗传承精品展区和源远流长——文房书斋精品展区,陈列300余件非遗文化精品代表作,体现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开放包容价值观。

  “这是一面具有广西特色的铜鼓,当地少数民族会用它来奏响礼乐,庆祝粮食丰收。”香港广西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刘娟介绍,广西这次带来了5件非遗精品,并为到场市民讲解每件展品的历史背景和故事,让他们亲身感受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

  香港民族文化促进交流会会长李乐眉对南亚文化颇有兴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遗精品展区,李乐眉站在斯里兰卡展柜前,欣赏着眼前的特色蜡染和提线木偶。

  “这次有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非遗项目和精品亮相香港,为我们搭建起文化交流、互学互鉴的平台。”李乐眉表示,香港与祖国血脉相连,有涵盖表演艺术、节庆活动等不同范畴的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希望香港非遗也可以利用此次参展机会‘走出去’。”

  活动开幕当天还进行了福建南音《满空飞》、敦煌舞《梦回敦煌》和粤剧折子戏《胡地蛮歌》3个非遗项目展演。开幕活动负责人洪高慈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只是摆在博物馆或展览馆里等待观众来观赏,此次尝试在展览馆里进行现场非遗展演,相信能产生更好的推广效果。

  非遗“牵手”高科技

  “盂兰胜会”在香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逢农历七月,香港潮籍人士便会举办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祭祀祖先、祈福消灾,以此教育子孙后代要孝敬父母,善待亲人。在展览现场,观众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即可“置身”张灯结彩的街市,欣赏虚拟潮剧表演和手工艺展示,体验“盂兰胜会”的火热场面。

  作为本次活动的最大特色,展览特别设置了非遗新科技特色展区,将中华传统文化精品和VR、NFT(非同质化代币)等新技术相结合,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向市民展现“活起来”的非遗文化。

  在展区一角,很多观众手持“中华非遗文化十二生肖”NFT卡通形象合影留念。负责该项目技术开发工作的朱皓康介绍,这组限量发行的“十二生肖”NFT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河南淮阳的“泥泥狗”为蓝本,通过数码艺术将文化和科技进行创新融合,让流传千百年的非遗文明与生活接轨,在数字空间促进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

  活动主办方表示,此次展览充分利用香港在艺术科技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带来绘画、服饰、乐器、雕塑与其他民间艺术的沉浸式体验,以助力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走出去”

  在香港,非遗文化近年来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非遗传承、展示活动也从博物馆走进街坊社区。

  日前,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举办“乐在非遗”同乐日活动,将非遗与文创相结合,以游戏和工作坊的形式将非遗带进社区,让市民亲手制作微型点心、广彩绘画等,一睹客家花带编织和中式长衫的制作过程,体验身边的非遗传承。

  “特区政府正在制订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促进香港不同文艺创意领域的发展与协作,完善产业生态圈建设,扩展与内地和海外的交流合作。”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香港将充分发挥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作用,加强在内地和海外推广多元非遗项目,深化与世界各地民心相通。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看来,香港在保护、发扬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作用。“香港可利用成熟的产业经验和既有的国际市场条件积极投身到文化建设中,搭建文化传播渠道、平台,更好地帮助中国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她说。

  紫荆杂志社社长杨勇表示,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广阔前景令人振奋,我们愿同社会各界携手努力,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发扬传播、交流展示作出积极贡献。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12月03日 第0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