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苹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湖北土家族作家田苹的《花开如海》是一部全景式描写脱贫攻坚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脱贫攻坚战为背景,描写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一个四人组成的“尖刀班”进入春树坪,与当地村民和干部共同奋斗,不仅如期完成了脱贫任务,还使春树坪成为全州乡村振兴的试点单位。《花开如海》写的是发生在鄂西地区春树坪村的故事,也是中国大地上劳动人民奋发图强、创家立业的缩影。
《花开如海》呈现了新时代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靠土地谋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愈来愈多的年轻人选择坚守家乡,愈来愈多的农民重返乡土,他们改变传统的农耕方式,或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或大兴农业旅游,或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新时代的农民没有背弃土地,而是使得广袤的土地上“花开如海”。
作为基层带头人,“尖刀班”党员们的首要工作便是唤起春树坪村农民对土地的深情。村里有一户扶贫的老大难二扎,他好吃懒做,年纪轻轻却每天游手好闲。解决类似二扎这种类型的农村青壮年的问题,任务艰巨,并且关涉农村的长远发展。因此“尖刀班”成员决定从根本入手,重建二扎与土地之间的连接,帮助二扎找到生活的意义。为了让二扎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喜悦,老漆、彭晓阳、田子嫣等“尖刀班”成员一齐上阵,带着二扎种土豆,让他参与到从播种直至收获的全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二扎的思想观念。
土地不仅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更是其精神栖息地。二扎对土地的逐渐认同,也是其恢复精气神的过程。精准扶贫不是走过场,不是送米送油,而是找准贫穷的源头,从根本上帮助村民调整心态,树立创家立业的信心。和二扎不同,苏明儿是农村青年中踏实肯干的典型。她一直相信土地能带来收获,但因时运不济,多次搞种植都以失败告终,后来只得进城务工。新时代背景下,乡村重新焕发活力。在“尖刀班”成员的劝说和帮助下,不服输的苏明儿决定返乡再次创业。这一次她不仅自己脱贫致富,更担负起村委会主任的重责,依托春树坪村的土地等自然资源,将规模种植与绿色旅游相结合,带领乡亲们一起创家立业。
《花开如海》突出呈现了“精神脱贫”的重要意义,尤其指向一种双向的“精神脱贫”。“尖刀班”的年轻党员们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也是不断锻炼和塑造自我的过程。年轻的基层工作者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知识水平,他们需要的是在广袤的乡土中锻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胸怀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一点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田子嫣家庭条件很好,初来春树坪时也曾嫌弃过农村的生活条件。但在一次次与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在与其他老党员的交流中,她渐渐成熟,不仅克服了自身不接地气的问题,更影响着身边人,使他们也改变了对农村、农民的偏见。农村出身的彭晓阳,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公务员走出了大山。起初他对来到春树坪心有不甘,希望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但随着在春树坪工作的深入,彭晓阳从心底认同了生养他的大地,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基层干部。还有“尖刀班”的司机马一龙,也在工作中不断改变着自己,从只顾自己的浮躁青年变成思路灵活、心怀他人的真正的“尖刀班”成员。可以说,《花开如海》中塑造的青年群像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在扶贫工作中的担当与作为。
值得一提的是,《花开如海》的叙事充满地域文化气息,丰富了现实主义创作。小说的人物语言极具恩施方言特色,叠词和儿化的使用,使得人物更加鲜活、接地气。比如,二扎“油滑”中带有乡土幽默,苏明儿掷地有声中带有少女的敏感,田子嫣文绉绉的同时裹挟着天真烂漫。在人文风俗方面,小说中还描述了乡人逝去后跳“撒叶儿嗬”的生动画面,充分展现了土家族人豁达的生死观。
创家立业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学作品也不断对此进行多样化书写。《花开如海》在承接这一传统的同时,回答了如何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奔向美好生活,那就是热情且真诚地拥抱大地和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花开如海》对于重建理想的乡土伦理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