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融合与创造     ——探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报见习记者 文静 发布日期:2022-02-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图片说明:

  ①冬奥主题装置景观《从阿勒泰到北京》。馆方供图

  ②“粉墨传奇”展品。文静摄

  ③一对父女在观看丝绸之路壁画临摹品。文静摄

  ④“万方乐奏”部分展品陈设。馆方供图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我国首座国家级工艺美术和非遗展示博物馆,本月初落成开馆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更是如此。

  中国工艺美术“邂逅”多彩非遗,上演美的融合与创造。历时近3年修建完成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工美馆、非遗馆),填补了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博物馆的空白。近日,记者也去打卡这一国家级文化殿堂,领略开馆大展“中华瑰宝”的魅力。

  北京中轴线上的“凌空多宝阁”

  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工美馆、非遗馆,在建筑设计上就彰显中华文化和谐之美。平面为中轴对称、左右展开,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中正之美;立面呈三段式,由下至上分石材基座、环形露台、透明平台层和漂浮的建筑层,象征中国传统文化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从外观上看,场馆顶部展览楼层向外出挑,形成凌空的造型;建筑上部暖铜色幕墙形似多宝格方匣,寓意馆内珍藏大量艺术瑰宝。

  工美馆、非遗馆从展品的当代性价值出发,营造出明亮、灵动、多变、富有生机的馆内空间。驻足中央大厅,首先看到的是冬奥主题装置景观《从阿勒泰到北京》,装置一边是用木板、皮毛等扎成的传统滑雪板;另一边则是镜面不锈钢材质的滑冰运动场面,传统与现代汇聚一体,文化性与科技感十足。

  我国冰雪运动历史悠久,从1300多年前的《隋书》到《新唐书》,再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冰嬉图》,都有关于冰雪运动的记载。新疆阿勒泰更是被确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滑雪运动起源地。“从阿勒泰到北京,时空跨越上万年,这个装置打通古代与今天、横连边疆与中心,呼应冬奥盛事。”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工美馆、非遗馆馆长韩子勇说。

  作为“双奥之城”的重要文化新地标,工美馆、非遗馆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后第二天即开馆,并举办开馆大展“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为公众奉上文化盛宴,为北京冬奥会助威添彩。展览分为“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块,展出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其中80%的展品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大部分展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来积累的珍藏。

  艺术瑰宝折射文化繁荣发展气象

  走进“大国匠作”展厅,玉雕“四大国宝”最令人瞩目,它们分别是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翡翠插屏《四海腾欢》。其中,《群芳揽胜》是中国玉器艺术史上最大的花卉作品。据介绍,这4件作品从题材选定、形式设计到全部完成,历时8年,由40多位工艺大师和数十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团队一起合作,其原料之贵重、创作之精美,堪称国家珍品。

  中国工艺美术源远流长、丰赡瑰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大国匠作”板块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众多工艺美术精品,观者无不为其精湛的工艺啧啧称叹,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

  翠色欲滴的玉雕、柔润光滑的牙雕、晶莹剔透的玻璃工艺品……循着一件件精美作品,观者仿佛亲眼目睹了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艺美术的“小、散、乱”状态,直至改革开放初期迸发新活力,展览由“薪火相传、推陈出新”到“百花齐放、欣欣向荣”,呈现中国工艺美术的繁荣发展。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粉墨传奇”板块,中国戏曲以华美的戏服、精彩的现场表演夺人眼球。藏戏、布依戏、壮剧、侗戏等少数民族戏曲以影像、书籍、图片等形式展示,彰显丰富多元、开放包容的中国戏曲体系。在展厅设置的一座戏台前,观众区座无虚席,大家正安静欣赏台上全息投影的昆曲表演。

  三重檐六翘角,脊饰惟妙惟肖,“盛世重光”版块的传统戏台则更显大气磅礴和古韵之美,令人颇有走进梨园的雅趣。据介绍,后续这里将开展一系列戏曲、音乐、民俗表演与学术讲座。实际上,互动和体验贯穿整场参展过程,观众不仅通过丰富的影像资料了解展品,还能从传拓、书法、篆刻等演示体验类活动中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正如韩子勇所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我们的展陈手段、展陈方式也要跟上时代步伐,用更加有吸引力的、生动的,特别是青少年喜欢的方式去展示。”

  民族遗珍闪耀千年文明之光

  “旷古遗音”展厅的珍贵古琴和琴谱,“万方乐奏”展厅丰富多样的传统乐器,“丝路丹青”展厅的经典壁画临摹作品,“神州迎春”展厅活泼多彩的年画……展览现场,一件件非遗珍品让观者大饱眼福。

  中国非遗蕴含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积累的卓越智慧和认知经验,以及世代持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为国人提供着强大的凝聚力和不竭的创造力。流连于非遗珍品间,仿佛徜徉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千年文明之中。

  管弦不辍,万方乐奏,我国礼乐传统历史悠久。强汉盛唐,丝绸之路上的琵琶、筚篥、箜篌、胡琴、唢呐,入乡随俗,竞响中华,展示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更见证了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置身“万方乐奏”展厅,仿佛进入乐器的海洋,细细欣赏,便能聆听美美与共的历史足音。

  乐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水乡“丝竹”、竹寨“芦笙”、福建“南音”、新疆“木卡姆”、浙东“闹年锣鼓”、广东“硬弦软弓”,各具独特品貌。藏族热巴鼓、柯尔克孜族克亚克、哈萨克族库布孜、怒族达比亚等各民族传统乐器,造型各异,引得观者驻足观赏。

  动态展演,活态传承,无疑是让观众感受非遗魅力的不二法门。在展品京族独弦琴附近,记者戴上耳机,通过电子设备观看京族短片,与海为伴的独特风情,优雅柔长的独弦琴声,引人入胜。

  古代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条金线,同时,它也是一条文化之路、美术之路。来到“丝路丹青”版块,四周的沙漠黄、洞窟门设计,挺立在展厅中央的达玛沟小佛寺遗址复原,以及70余件壁画临摹精品,让观者恍若置身敦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是我国在泥质地仗壁画临摹、研究方面规模最大、跨度最大的一次集中展出,是艺术家和文保工作者共同协作的成果。

  作为“十三五”期间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工美馆、非遗馆无疑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殿堂。“‘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把文化遗产生动地展示出来、传播出去、形成影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文化资源与社会、人民生活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有机融合,推动文化强国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韩子勇说。

  走出展馆,余韵犹存。富于时代感和设计性的工艺美术品美轮美奂,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非遗灿若星海,这是美的融合与创造,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厚德载物的历史见证。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