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疆历史文化的“歌者”——张者对谈霍玉东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1-12-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定天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协副主席霍玉东创作的一部新疆历史题材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该书以通俗易懂的散文语言,生动叙写了新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社会发展史,通过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历史叙事,讲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定天山》与此前出版的长篇小说《龟兹破》《昆仑阁》,以及即将出版的《大丝路》,共同构成霍玉东“讲好新疆历史文化故事”作品系列。

  作为扎根塔里木的一位基层作家,霍玉东立志做新疆历史文化的“歌者”。10余年来,他研读了大量文史资料,以文学的形式抒写新疆历史故事,创作文学作品百余万字。为引领读者深入了解《定天山》等系列作品,本刊编辑部特邀第二代兵团人、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张者与霍玉东进行一场对谈,从作品背后的故事及其文化内涵出发,共同探讨新时代作家的使命和担当。

 

  “对脚下热土深沉的爱激励我不懈前行”

  张者:历史文化往往都“藏”在古文史料里,一般是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您怎么对那些枯燥的文史资料产生了兴趣?

  霍玉东:说来纯属偶然。2007年秋,我在西双版纳剧院观看文艺演出,有一个“泼水舞”节目让我入迷。更让我震撼的是: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这个节目其实源自西域的龟兹古国,也就是我所生活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回到新疆后,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古代龟兹的确有一种祈水禳灾的“乞寒舞”,之后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我国云南等地,“泼水节”“泼水舞”便由此而来。

  新疆不仅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博物馆”,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转站”。著名学者季羡林认为,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处就是龟兹。因此我暗下决心,要做一个赞美新疆历史文化的“歌者”。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一部作品《龟兹破》,这是我以长篇小说的形式,书写新疆历史文化的探索和尝试。作品通过凄美的爱情故事、宏大的战争场面以及武侠神功的描写,力图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让读者感受新疆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

  张者:从2007年至今,您坚持收集西域文史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学再创作,可以说这已成了您业余时间的全部。正是因为有十几年的坚持,才成就了“讲好新疆历史文化故事”这个作品系列。这其中,激励您始终前行的最大动力是什么呢?

  霍玉东: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就在诗人艾青的诗句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诗人抒发了对脚下土地的眷恋和深情,我虽然不是诗人,但也愿以文字表达对新疆这块热土的热爱。20世纪90年代初,刚高中毕业的我,义无反顾地从中原大地一头扎进了塔里木。我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生活,一晃已是30年,从青春韶华到两鬓染霜,我早已把生命交给了新疆,把爱献给了塔里木大地。

在飞机上俯瞰昆仑山雪景。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讲好老百姓一读就懂的新疆历史故事”

  张者: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自古以来,新疆和中原的文化就在这里相交相融。然而,歪曲新疆历史的厥词近年来一直以来不绝于耳。作为把一腔热血融进新疆大地的基层作家,您在创作中如何把这种深切的爱转化为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霍玉东:爱确实能转化为责任,这在我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昆仑阁》讲述的是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府,实现大一统的大国之梦的故事。我创作这样一部历史小说,目的就是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抵制歪曲新疆历史的言行。《定天山》通过把新疆发展史、文化史和民族宗教史等融进作品,让读者对新疆的历史、文化、民族和宗教等知识有一个基本、客观的了解,在润物无声中引导读者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张者:好作品首先要好读。《定天山》到底属于历史小说还是历史随笔,虽然在体裁上很难界定,但成功的一点是,它摆脱了阅读的枯燥乏味,深受读者喜爱,出版后很快再版,就说明了这一点。另外,《定天山》虽然展现了从汉代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跨越两千年的恢弘历史,但是线索分明,引人入胜。请就作品的以上特色谈一谈。

  霍玉东:我在创作《定天山》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表达上的酣畅淋漓,至于什么体裁,当时并没有过多考虑。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部作品,我首先是写给普通读者的,要讲好老百姓一读就懂的新疆历史故事。形象地说,就是把史料里那板着脸的“死文字”,变成擦皮鞋老汉面对它,都觉得是飞扬的“活蝌蚪”。我在作品中使用散文化语言,运用大量口语、谚语,甚至网络用语,在风格上追求幽默、风趣。一句话,行云流水,才是我所追求的!

  《定天山》由“汉武大梦”“大唐雄心”“清祖遗志”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又由若干小节构成。作品里面提到的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多达200余人,为了最大可能减少阅读障碍,我把每一小节处理为一个单独的故事,注重突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则一笔带过。各小节之间尽量做到都互有逻辑关系,环环相扣。三部分看似各自表达一个独立的故事,却又都被昆仑文化这根金线串着,使全书呈现出一个宏大完整的叙事主题。

  “透过历史和文明的基因,读懂当下的中国”

  张者:“赫赫我祖,来自昆仑。”我国神话传说和古籍典故中,对昆仑有着如此傲娇的诉说。您在“讲好新疆历史文化故事”系列长篇文学作品里,也都写到了昆仑山,昆仑山对你的创作有什么重要启发呢?

  霍玉东:张骞出使西域,除开通“丝绸之路”,还途经昆仑山,“其山多玉石”。在汉朝以前,“昆仑山”这一地理认识来自于远古祖先的神话传说,而真正把现实中的某一座山命名为“昆仑”是在汉朝。古人认为,黄河源出昆仑,汉武帝钦定“昆仑”后,历代君臣开始寻找黄河源,这其实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根脉、水脉、国脉,就是从寻找“地理共同体”,到寻找大一统的“文明共同体”。这在我的《昆仑阁》《定天山》两部作品中都有阐述,也正是《定天山》这部作品的创新之处,即从文化或文明的新视角,有力地回答了为什么说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张者:《昆仑阁》作品演绎了汉武帝刘彻“实现天下一统,四海归一,封禅大昆仑”这个“大国梦”,并塑造了以侍女冯燎为主要角色的一群人,极尽文韬武略、纵横捭阖的英雄形象。在您的几部作品里,都不约而同地展现了各族人民共同参与构建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的宏大壮丽画卷,充满着对辉煌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崇敬和豪迈之情。

  霍玉东: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提出过一个“长时段”理论,即跳出历史叙述被诸多事件和短时段所遮蔽,长时段观察往往才能看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就是大一统。《定天山》借用唐代名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历史故事,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抽绎出汉、唐、清三代,凸显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和主脉。这个大势和主脉就是大一统、大融合,无论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无论东来的还是西去的,最终都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透过历史和文明的基因,有助于读懂当下的中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英雄呼唤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也呼唤英雄辈出。我希望通过文学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谱写一曲激越雄壮的歌。

  (本文由文静整理)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