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神话与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
来源:中国民族报 项秉光 发布日期:2021-07-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19年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访问希腊,在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夫妇陪同下,参观雅典卫城。在卫城的博物馆中,习近平主席看到了帕特农神庙三角楣上的众神雕像,他幽默地说:“这是希腊的‘山海经’。”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奇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人在各个领域的知识,包括地理、动植物、矿物、物产、医药,以及民族、宗教、民俗、巫术和神话等内容。书里的诸多神话故事,反映了先民的原始信仰和精神世界,表现了他们对世界的原始认识和对自然的原始探索,其中有许多神话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山海经》与希腊的神话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一个民族先民对世界、自然和人的最原始的神话想象。

  《山海经》一书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汉书·艺文志》称“《山海经》十三篇”,而现在流传的通行本是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其中《山经》五篇,分别分为南、西、北、东、中五经,《海经》十三篇,又分为三个部分,《海外经》《海内经》和《大荒经》。

  汉代刘秀认为《山海经》的作者是大禹、伯益,但实际上已经无从考证,它的创作年代应该在先秦战国之时,是一部在历史中不断增益的作品。不断的增益,就是把不同地域的自然物产、地理、民俗、神话传说等纳入书中的过程,因此它显得庞杂而丰富。它的神话故事没有希腊神话的那种完整的体系特征,也没有等级制的诸神谱系,而是更多地贴近自然,表现出各个地域的风貌,尤其是先民探索世界、改造自然的不屈精神。

  当中华民族的先民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现象时,他们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构想出了丰富的神话形态。为什么一年十二个月?为什么太阳会奔跑?为什么会有打雷下雨?为什么会有冬夏交替?为了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先民创造了丰富的自然神话故事。《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称: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乌就是金乌神鸟,可以背负太阳飞翔,这个关于太阳的神话,解释太阳为什么能够东升西落。《大荒南经》称: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大荒西经》中称:“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这两个有关太阳和月亮出生的神话,解释了古人的不同历法,羲和一族取类似太阳历的历法,认为一年可以分为十个时节,而常羲一族则认为一年可以分为十二个月。《海内经》中称:噎鸣生岁十有二,噎鸣被称为时间之神,表明我国古代先民已经有了一岁十二个月的时历观念。《海外东经》中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雷神敲击自己的腹部而发出惊雷,这是先民对雷电现象的理解。还有钟山之神烛阴,睁眼为白昼,闭眼为黑夜,他的呼吸就是风的来源,吹气为冬、呼气为夏。这些与自然有关的神话故事,以神话的形式表达先民对自然事物的探索和想象。

  古代的先民不但解释着自然,同时也在艰苦地改造着自然,《山海经》中的一些神话故事,就是对这一努力的描述。《山海经·北次三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座山叫发鸠山,山上多柘树,生活着一种鸟,头上有花纹,白喙红足,形状像乌鸦,名叫精卫。相传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她在东海游玩时,淹死在海中。女娃淹死之后,化为精卫鸟,“长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文中的西山指太行山,文中的东海指太行山以东的大海,现今的大海因为海水不断的退却,露出了河北之地。这个耳熟能详的精卫填海的故事,表现的正是先民不屈地与大海搏斗以赢得生存之地的故事,精卫填海的韧性和坚持,正是先民努力改造自然的奋斗精神的写照。

  另一个与水有关的神话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大禹治水,《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泛滥的时候,大禹的父亲鲧在没有天帝命令的情况下,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想要堵塞洪水,天帝命火神祝融杀鲧于羽山之郊。鲧的腹中生出禹,天帝又命禹继续鲧的治水大业,禹划定地界成功治理洪水,确立了华夏九州。大禹治水的故事虽然有着神话的形式,却在某种程度上记述了九州形成的历史,从鲧用息壤试图堵塞洪水失败,到大禹划出地界以疏导洪水而取得成功,这场与洪水的搏斗是先民艰苦的生存之战。伟大的先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最后以一场卓绝的胜利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地域基础。

  先民不但要与泛滥的洪水搏斗,还要与炎热的气候抗争。《山海经》中还两次记载了夸父逐日的故事。相传北方荒野中有山名“成都载天”, 山上有人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名叫夸父,夸父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子孙。夸父追赶乘着金乌飞翔的太阳,在追到日落之处禺谷时,口干舌燥、饥渴难耐。他先跑去喝干了黄河的水,又喝干了渭河的水,还是不能解渴,于是想要去喝北方大泽中的水,但还没等他赶到就渴死在路途中。夸父死后化作大片的森林,荫庇后人躲避炎热。夸父逐日是先民对部族先人与盛夏炎热的恶劣自然环境战斗的回忆,夸父顽强的逐日精神是这场艰辛抗争的写照,是对部族先人伟大功勋的纪念,对其勇敢战斗精神的追忆。

  关于太阳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著名的后羿射日,这个故事在现今的通行本中已经找不到,但是唐宋时的文献都曾经引用过。《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赐羿朱弓和白羽箭,命令他扶助下国,于是羿就去帮助那些艰难困苦的百姓。成玄英疏解《庄子》时,曾引《山海经》称:羿射九日,落为沃焦。宋代的《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经》称: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说明在唐宋时,《山海经》中还有后羿射日的故事。这个故事要从羲和生十日说起,原本这十个太阳应该“一日方至,一日方出”,就是轮流着在天空值日。但是到了尧帝之时,“十日并出”,禾苗庄稼全都枯焦,草木尽皆烧死,民众没有了食物,各种猛兽祸害人间。于是尧帝赐弓箭给羿,命其射日,羿张弓搭箭,上射九日而留一日,下射各种毒蛇猛兽。后羿射日的故事,表现了中华民族先民的独特气质和战斗精神,在太阳神崇拜盛行的古代世界,他以独特的民本精神,毅然射下了太阳,令人惊叹。此种精神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开疆拓土,克服千难万险屹立不倒。

  《山海经》另外一些神话故事则表现了华夏社会的形成历史,著名的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就是如此。《大荒北经》中称蚩尤领兵攻击黄帝,双方在涿鹿之野大战,这场大战双方请动了各路神仙,风伯雨师都来助战,最后以黄帝胜利告终,黄帝于是被各个部族奉为首领,以其有土德之瑞而尊称其为“黄帝”,黄帝遂成为华夏始祖之一。另外一位为后人所熟知的谷神后稷,也是出自《山海经》,书中称: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又称: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后稷教会了人们如何去耕种,为华夏农耕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是华夏社会最重要的传说人物之一,是不断被后世祭奠怀念的先贤。

  《山海经》神话故事中,有着对复杂大自然的求索精神,充满了改造自然、战胜灾害、克服一切困难的坚韧不拔的非凡勇气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重温《山海经》的故事,可以从中汲取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当代宗教研究所)

《中国民族报》(2021年7月6日 0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