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云入网,博物馆未来令人期待
来源: 周芳 文静(综合报道) 发布日期:2021-05-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今年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号召博物馆共同探索数字化和创造新的文化体验及传播模式,关注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

  未来的博物馆会是什么样?数字化带来了极具想象力的答案。近年来,博物馆业加快与数字化“牵手”,一个个文物保护研究项目,借助互联网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一件件珍贵文物移步线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体验;一个个博物馆形象IP开发,让历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馆登云入网,展现出巨大潜能,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未来令人期待。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首展展厅。丹波摄

  

和田博物馆:数字化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5月18日,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推介活动终评结果在北京揭晓,新疆和田地区博物馆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田历史文化陈列”入选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成为本届活动中民族地区博物馆唯一获奖的展览。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田历史文化陈列”包括“巍巍昆仑映华夏”“和合各族舞翩跹”“金玉之乡兴农桑”“绚烂多姿溢华彩”“万方乐奏有于阗”“中华一家有和田”“古道通衢贯中西”7个单元。陈列通过大量考古遗存和出土文物,充分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用1300多件文物、300多张辅助图片、32幅地图、18部专家讲展览视频、4部大制作短片以及多项多媒体辅助展示设施,在中国历史的大框架中全方位展示和田历史,多层面地阐释和田文化。

  “和田历史文化陈列的设置方向是讲好和田故事,做有温度的文化展。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展陈和三维影像制作、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发挥了很大作用,沉浸式体验空间、微缩景观、全息影像、录像、动漫等手段给观众带来全新观展体验,提升了展陈品质和效果。”和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博物馆馆长张化杰说。

  和田博物馆自2020年重新开馆以来,积极着手文物数字化工作。去年11月,该馆与深圳一家致力于文物科技保护的公司开展合作,对和田地区出土的410件重点文物进行数字化呈现和传播,其中对110件代表性文物采取高精度三维扫描。

  “通过三维扫描建模、全景深高清照片贴附等技术,目前和田博物馆的110件文物有了720°立体数字照片。我们将这些照片陆续上传云端,观众通过‘和田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就可零距离观赏这些千年文物。”张化杰介绍。

  三维立体模型能最大限度还原文物细节,“这时的模型就跟石膏像一样,没有文物原本的颜色和质感。要让观众看到文物的原貌,就必须拍摄全景深高清照片,并贴附到三维模型上。通过这种技术拍摄出的文物照片,观众从任何角度欣赏,细节都很清晰。”三维数据采集师蔡平迎介绍说,“根据表面不同情况,每件文物要拍摄400到600张全景深高清图片。”

  对文物进行数字化记录,为其建立翔实的数字档案,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激光扫描测量,翔实记录了文物的基本信息。据介绍,经高精度三维扫描数据采集和大量的软件分析计算,和田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呈现还原度可达到95%以上。

  “和田古称于阗,南枕昆仑山,北依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田河、克里雅河、尼雅河等由南向北流淌……”这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田历史文化陈列”展览的开篇。观众一进来,就会被丰富的纺织品、木简等文物所吸引。

  “和田地理环境特殊,出土了很多精美的纺织品文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加大了三维扫描的难度。”蔡平迎曾协助多家博物馆完成文物数字化工作,但这次在和田遇到了“挑战”。

  出土自民丰县尼雅遗址的“元和元年”锦囊,是丝织文物,非常柔软。“拍摄中,布光是最难的,我们用了两个专业书画调形灯,才让放置它的摄影台表面光强度完全均匀。”蔡平迎说。

  “拍摄角度也反复尝试。”和田博物馆陈列部工作人员艾力·阿不都拉介绍,过去丝织文物都是平铺后拍摄,只能看到文物正面,“如今我们通过架空文物的方式进行三维扫描,最大限度还原了文物全貌,配合旋转平台,达到最佳拍摄效果。”

  同样,为了获得更好的画面质量,工作人员对丝织文物也采用超高像素相机全景深拍摄,以达到文物纹理和颜色百分之百还原。目前,“元和元年”锦囊数字化润色工作仍在进行中。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数字化让人们看到“文物永久保存”的希望。

  “相比内地,我们的文物数字化工作起步稍晚,需要完善和进步的空间很大。但正因为起步晚,可借鉴的经验也多,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张化杰说。

  “随着3D计算机图形、高分辨率渲染、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和日益成熟,先进技术在文物保护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对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有很大促进作用。我们希望通过持续开展这些工作,实现和田博物馆馆藏文物全部数字化。”张化杰说,数字化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正能量、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让历史文物“活”起来,让公众更直观了解历史,看得好、听得懂、记得住、讲得出。

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田历史文化陈列”上,人们正在观看隋代绛地人物纹栽绒毯。和田地区博物馆供图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