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川藏·茶马古道》剧照。 新华社记者 方喆摄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活动落幕,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的《骑兵》、扬州市歌舞剧院的《朱自清》、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的《石榴花开》、吉林市歌舞团的《红旗》、成都艺术剧院的《努力餐》等5部作品获得“荷花奖”舞剧奖。
作为由中宣部批准立项、全国性舞蹈艺术专业奖项的“荷花奖”,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专家奖,以其导向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报“民舞流韵”专栏特推出获奖作品和入围作品赏析,以飨读者。
——编者
背夫的坚毅果敢,民众的积极乐观;足下的千年茶道,心中的家国情怀……由四川省歌舞剧院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打造的大型民族舞剧《川藏·茶马古道》,是我国第一部以川藏茶马古道为原型创作的舞剧,也是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入围作品。作品以舞叙事、借景抒情,通过演员的倾力呈现与虚实结合的舞美特效,生动刻画了“背夫”这一形象,表达了漫漫古道上震撼人心的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
舞剧《川藏·茶马古道》以上世纪30至4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川藏茶马古道上的动人故事。在古道突发的泥石流中,一位母亲不幸遇难,留下的两个年幼儿子从此天各一方:哥哥被康定藏族锅庄主收养,和庄主的女儿生活在锅庄内;弟弟带着哥哥留下的长命锁,跟随背夫回到故乡学习制茶手艺。抗战爆发后,为了运送抗战物资,弟弟代替受伤的掌拐师前往,途中与庄主的女儿相识、相恋,但肩负着家国使命的弟弟选择带着物资继续前行。而后,哥哥无意中得知弟弟的身世,兄弟二人在共同的家国情怀感召下,不断成长蜕变,并最终演绎出为国献身的壮丽诗篇。
舞剧《川藏·茶马古道》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运输量最大的茶马古道带入观众的视野。通过演员生动的演绎,观众可以看到每年数千万斤的砖茶沿着宽仅数尺的小道,从四川雅安出发,穿越高山低谷,横渡惊涛骇浪,最终到达高原的每一个角落。脚穿草鞋、衣衫褴褛的背夫们,一步步攀援在骡马都难以通过的悬崖峭壁上。他们的运输工具就是一副背夹子、一张背垫子、一根木拐子和一个篾条圈成的汗刮子。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背夫们在峭壁上一步步走出了川藏两地的血脉交融之路,凝聚成中华民族团结包容、顽强奋进、乐观豁达的精神。
该舞剧中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呈现出生动且极富审美意蕴的场景。在茶马古道上,不仅有背夫、马帮、各族人民,还有百年老店、集市和锅庄“阿爸”。独具特色的“喝茶舞”“背夫舞”“熬茶舞”“洗脚舞”等片段,将生活素材完美融合在舞蹈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纵观整部作品,舞蹈动作中大量生活化的细腻表达,以及去“套路化”的舞蹈语汇点亮了整个舞台,充分显现了用舞蹈去表现生活的创编理念。丰富的舞蹈内容和场景让观众感受到了茶马古道上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突出了川藏儿女的深情和豪迈,使全剧既充满着民俗的生活气息,也有史诗般的厚重呈现。
该舞剧在舞蹈与叙事上实现有机结合,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交相辉映,最大限度地展现了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作品以传统舞剧叙述方法为依托,并在其中穿插了“蒙太奇”的叙事方式及故事结构,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不断交替,创造出独特的时空表达。观众可以看到,主人公们通过灯光的分镜,让时空交错,翻涌起回忆。如此强烈的对比不仅吸引眼球,还激发观者的联想和想象,留下难以忘怀的观感体验。
此外,舞剧通过舞台调度的饱满、光影的切换、高坡台阶的叠加等形式,充分表现了背夫的坚韧与不屈。而在表现集市热闹的街景时,多组滑轮道具的陈列与变换,生动再现了边茶商业的繁荣。观众也会惊喜于舞美灯光的设计,炫酷且引人入胜。同时,从一开场到结束的投屏都给人心灵以震撼,舞段中层层渲染的“火光”“爆破”与“雪花”都十分逼真,舞蹈与科技的完美结合让舞台表现更加立体化,也带给观者更丰满的审美体验。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服饰、道具的完美搭配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饱满。古道背夫的粗布衣衫,艰险重重的千年茶道,于崇山峻岭之间,中华儿女用生命谱就了一段“茶马史诗”。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