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解决的目标,西藏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形成了政策扶贫、专项扶贫、党建扶贫、金融扶贫、援藏扶贫等多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全面实施到村到户的产业扶贫、搬迁扶贫、生态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十项行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探索出一些破解深度贫困的新途径。2019年底,西藏最后一批19个贫困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区),标志着西藏全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政策扶贫
对西藏而言,政策扶贫主要是由中央政府主导的。从宏观层面看,中央对西藏提供了大量的转移支付、专项扶持及财政、税收优惠等支持,为西藏脱贫攻坚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政策和重大项目的意见》,对西藏的扶持政策更加全面。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对包括西藏在内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更是大幅提高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投入力度。
从微观层面看,中央、西藏自治区对农牧民的扶持政策是广泛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西藏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优惠政策,涉及支持农牧业生产发展、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方方面面,与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符合条件的农牧民家庭可以同时享受多种政策性补贴。
专项扶贫
产业扶贫。西藏把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和资源开发利用等六大产业作为产业扶贫重点,积极探索光伏发电、电商等新型产业形式,搭建了产业扶贫的平台。西藏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了一批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创新形成了“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互联网+产业扶贫”“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带动贫困人口脱贫。通过产业扶贫,一方面,西藏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加快了贫困群众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步伐;另一方面,产业扶贫不仅促进贫困农牧民稳定就业、持续增加收入,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于西藏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易地扶贫搬迁。针对部分地区生存环境恶劣的实际,西藏加大了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十三五”时期,西藏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总投资175.6亿元,对26.3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为了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西藏采取各种措施解决搬迁户的就业增收问题。具体而言,一方面,充分依托搬迁点的优势资源,扶持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解决搬迁户的就业增收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和生态补偿岗位的方式,解决搬迁户就业问题;此外,对搬迁户开展种植养殖、驾驶、酒店管理、汽车修理、唐卡绘画等实用技能培训,帮助搬迁群众实现转移就业,稳定脱贫。
教育扶贫。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西藏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一是构建面向农牧民家庭及城镇困难家庭的保障网,实施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教育“三包”政策,并进一步提高“三包”标准。二是利用中央特殊扶持及全国援藏的有利条件,对各级各类教育采取各种支持措施。三是完善贫困家庭教育资助政策,为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提供资助。四是实施好“全面改薄”工程,2014年到2016年中央对西藏下达专项资金40.1亿元,将1034所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全面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实施范围,覆盖西藏74个县(区)。
社会保障扶贫。西藏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一方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政府给予特殊贫困人口参保费用补贴,确保贫困人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聚焦农牧区卫生健康薄弱环节,加大政策供给和投入支持力度,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目前,西藏重病兜底保障率、大病集中救治率、慢病签约服务率均超过95%,实现了大骨节病、包虫病患者免费手术、药物治疗全覆盖。另一方面,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户、五保户贫困家庭全部实行社会保障兜底,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基本实现了有意愿的五保户集中供养,残疾人和孤儿集中供养率达到100%。
党建扶贫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党建促进脱贫攻坚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向脱贫攻坚聚焦、力量向脱贫攻坚集中、政策向脱贫攻坚倾斜,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寻找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结合点,通过党组织班子优化工程和骨干聚集工程,推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增强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以笔者在林芝市调研情况为例,林芝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党员帮扶贫困户。包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和“两委”班子五支队伍进村入户,逐一摸清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家庭现状,帮助群众理清思路、找到门路,最大程度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2018年,林芝全市1.4万余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帮带2576户8990人脱贫。二是党员创办合作社。基层致富能手党员或干部带头创建合作社,辐射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例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党支部书记达波儿组建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家庭通过发展农家乐、开旅游商店、做旅游纪念品深加工实现增收。三是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依托乡村的资源优势,打造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林芝市通过整合强基惠民“短平快”项目和扶贫项目资金、新建和联村共建等方式,积极探索“公司+支部+农户”“支部+协会+党员+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了“党建引领促产业、产业撑起致富路”的发展态势。
金融扶贫
金融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西藏银监局出台了6大类19项金融扶贫政策措施,形成了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到户扶贫等对应的各类主体应贷尽贷的金融扶贫政策体系,金融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笔者在林芝市调研时了解到,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林芝市中心支行带领全市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模式,为林芝市实现整体脱贫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是因地制宜创新研发金融扶贫产品,如“藏宿贷”“脱贫保”等,在林芝率先实施一系列金融扶贫创新服务;二是建立林芝市7县(区)、所有乡镇金融扶贫工作信息共享和联络机制,为政府、银行、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有效促进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三是合理安排扶贫资金,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各类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增信支持。
援藏扶贫
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全国各个对口支援省市和单位结合西藏实际,以改善西藏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大力建设支撑农牧区经济发展、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项目,积极把援藏项目向农牧区倾斜。
近年来,援藏工作有了一些新变化,具体表现为援藏项目类别更有针对性,更重视扶贫项目的落地工作,援藏主体更加多元,扶贫内容以提供项目、技术、资金等多元化市场经济要素为主,扶贫模式转变为以援藏干部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以资金为抓手的“造血式”扶贫。中央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与西藏双向互动、共同发展、实现共赢,西藏融入国际国内市场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对口援藏有干部援藏、经济援藏、项目援藏、教育援藏、医疗援藏、科技援藏等模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援藏格局。
实践证明,援藏不仅给西藏带来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民生,而且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四个自信”和“五个认同”。
综上所述,西藏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探索出一些破解深度贫困的新途径,形成了一些具有独到价值的经验。总结西藏的这些做法,最主要的启示是:高位推进是关键,要发挥制度优势、政治优势集中力量攻难关;要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通过各种途径激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要不断完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建促进贫困人口融入经济社会循环体系的机制,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本文节选自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重点项目《“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研究——以西藏为例》。】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