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有效融合的关键
来源:《学习时报》 姜珂 发布日期:2020-07-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意见》将国民教育视作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任务,围绕立德树人的任务取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彻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输出的驱动力、作为立德树人的桥梁,既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也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
  
  价值维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认同。所谓政治要强,是指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仰和过硬的政治立场。思政课教师作为新时代的“传道者”,要做到能“明道”,尔“信道”,后“解道”。“明道”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懂经典,明原理;“信道”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地位;“解道”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来看待问题,回应问题。所谓情怀要深,是指思政课教师要成为时代的“参与者”。思政课教师是当代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其承担着神圣而高远的育人使命。思政课教师应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响应新时代的发展诉求,葆有家国情怀、树立责任意识、常怀爱人之心。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道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在政治和价值维度的素质养成,依赖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髓,才能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哪里来”的历史溯源;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需要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到哪里去”的现实脉络。
  
  实践维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继承。所谓思维要新,是指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新时代的步伐,兼顾守正与创新。《礼记·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至善”为古时治学修身的“三纲”。何为“亲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君子需贯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为人师者,不仅要关注自我更新,更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既要注重个体德性的刚健日新,也要注重实践与方法维度的创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在教学内容上,实现融会贯通、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做到既有深度、又有高度、还有力度,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不居高临下、不循规守旧,敢于、乐于与学生互动,勇于、善于引入新的教学工具,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感。所谓视野要广,是指思政课教师要立于新时代的当下,高瞻远瞩,具有大格局、大视域。《礼记·儒行》写道:“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对于学者而言,丰富的知识、广博的视域,才是其最大的财富。见识广博,立意高远,才能达到“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的境界。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在知识构成上,既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专业型人才,又是了解其他领域和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既能够立足于课本,又能够不拘泥课本;在格局构成上,既要了解历史,拥有历史视野,又要了解世界,拥有国际视野,能够正确地认识当代中国,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具体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思政课课堂的现实实践中,思政课教师在实践与方法维度素质的培养,需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有机结合。
  
  品格维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弘扬。所谓自律要严,是指思政课教师要以高标准要求自身言行。汉代董仲舒说道:“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齐时早晚,任多少。”意在说明,善为人师者,无论时间早晚、任务多少,既要懂得完善师道,又要不忘谨言慎行。“美其道”“慎其行”应是每一位为人师者约束自身德行最基本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肩负着新时代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高尚使命,承担着传播知识、明辨真理、塑造灵魂的任务,决不能表里不一、心口不一、言行不一。所谓人格要正,是指思政课教师要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净化自身的品格。师者,人之模范也;为师之“正”,在于师德。思政课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德之师,要能够坚守以德正身、以德治学、以德施教,才能真正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筑梦人”“引路人”“系扣人”和“大先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提升师德的基因密码,提升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在德行与品格维度的素质养成,可以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蕴藏,吸收与传承优质师德文化。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师者自古以来就是富有使命感的神圣职业,好为人师者,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师者”素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域下,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完善“六个要”的素质培养,才能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和“育人铸魂”的关键任务,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有效融合。

(编辑:牛锐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