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遗址发现汉简《苍颉篇》:两汉时期已推行全国通用语文教材  
来源:中国民族报 阿迪力·阿布力孜 文/图 发布日期:2020-07-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汉文木简。

  尼雅遗址位于昆仑山脚下今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境内,深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上世纪初以来,尼雅遗址除了出土大量的佉卢文简牍文书以外,还出土了一些汉文木简。这些木简对于研究古代中原汉文化在新疆地区的传播、推广、接纳、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31年,英国人斯坦因在尼雅废墟中挖掘出26枚汉代木简,文字为当时中原王朝通用的书写形式。其中一件木简上写有“汉精绝王承书从”等汉字,从而确定木简出土的废墟尼雅遗址就是汉朝属下精绝国故址。

  1993年10月,中日联合尼雅遗迹考察队第5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考察尼雅遗址。在这次考察中,中方队员林永建等人在尼雅佛塔西北大约7至8公里一处房址附近发现两枚汉简。其中一枚系竹简,保存较好,宽窄略有不同,顶端只留两字,似“艹、扗”;另一枚系木简,已残,正反面均有汉字。残简长15.4厘米,宽1.08厘米,厚0.8厘米,上面残存13个字,即“溪谷阪险丘陵故旧长缓肆延涣”,木简背面上端也存有三字,字迹模糊,似为“叁全人”。据上海博物馆王樾考证,这枚残简是秦汉小学字书《苍颉篇》的残文。

  甘肃敦煌、安徽阜阳亦曾出土多批《苍颉篇》内容的木简,但是尼雅遗址《苍颉篇》木简的出土,对新疆地区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府后,在新疆地区实行屯田和“安辑”政策,“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为推行这些政策,政府需推行汉语,《苍颉篇》则是当地民众学习汉语的启蒙课本。

  我国历代启蒙课本涉及天文、地理、人伦、道德、历史、农耕、祭祀、教育等内容,都是按古代小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来编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作《苍颉篇》7章,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6章,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7章,均以秦小篆书写,作为统一文字的依据。西汉时期在民间教书的“闾里书师”将此3篇字书合一,仍称《苍颉篇》。此书汉代以后不再流行,宋以后即已失传。

  尼雅遗址发现汉简《苍颉篇》,充分说明两汉时期新疆大地已经推行全国通用小学语文教材,并把汉字作为官方沟通主要文字,以有效保障政令的畅通。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中可以看出,汉代精绝国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崇尚汉字,使用汉字,并将其作为情感交流的工具,深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尼雅遗址中曾出土8枚关于精绝国王室成员间互相往来的木简,这些木简被称为“木签”,一面写有赠礼内容,一面写着赠礼者和受礼者的姓名,其中包括夫人春君、且末夫人、承德、修乌宋耶、君华、苏且、奉等。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炳华对这批木简进行解读后认为,这些姓名说明当时汉王朝属下精绝国生活着一批中原人。他们也许是中原官员或执行和亲使命的宫女,与王室保持着亲密关系,使用汉字无障碍交流。同时,尼雅遗址发现的木简,文字较为工整,多以隶书为主,书写精妙成熟,这反映了汉晋时期精绝王室虔诚地推广中原文化。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