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出土的草编粽子
来源: 阿迪力·阿布力孜 文/图 发布日期:2020-07-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吐鲁番出土的草编粽子(唐代),辽宁旅顺博物馆收藏。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箬叶或苇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记载魏晋时期民俗文化的《荆楚岁时记》和南北朝时期南梁文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都有关于端午食粽子的记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早在唐朝时期,这种习俗就已传入新疆。辽宁旅顺博物馆收藏的5枚保存较好的草编粽子,出土于新疆吐鲁番的唐代墓葬。中原饮食文化对新疆地区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1902年8月至1914年5月,日本探险家大谷光瑞等人先后3次深入我国西北地区,在敦煌、吐鲁番、楼兰、西藏等地盗窃文物。这批文物现分散于日本、韩国和我国。其中留存于我国的文物,除了部分经卷藏于北京图书馆外,其他均藏于旅顺博物馆。1994年3月,旅顺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整理大谷光瑞等人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获得的唐代文书碎片时,发现了这些混入纸屑中的草编粽子。粽子采用草篾编制而成,共有5 枚,均呈等腰三角形,与现在民间食用的粽子形状十分相似。大者底长1.37厘米,高1.35厘米;小者底长1.1厘米,高1厘米。5枚粽子由一根棉线穿挂在一起,线的一端打有一结。

  这件草编粽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说明至少在唐朝时期,吃粽子的习俗已传入新疆吐鲁番地区。

  唐朝时期,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比较重视端午节。端午节这一天,宫廷要进行端午廷宴,皇帝对大臣最常赏赐之物就是粽子。当时粽子包裹的花样丰富,有“九子粽”“庾家粽子”“百索粽子”等,其中“九子粽”是宫宴中的食品,如唐玄宗诗中所云:“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九子粽”是将9个粽子用彩线扎在一起的。而吐鲁番出土的粽子是5个一起,用棉线捆扎,是否可称为“五子粽”呢?这虽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可以看出,“五子粽”曾流传于唐代吐鲁番地区,是当地人喜欢吃的一种粽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很多百姓为躲避战火移居到吐鲁番等地。他们在将中原地区的生活习俗带到吐鲁番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到了公元640年,唐朝统一高昌(位于今吐鲁番市东南),建立西州,在大一统的格局下,西州有了不少与内地相同的节日。考古人员还在吐鲁番唐墓中发现了中原特色的饺子和反映新疆本土文化的馕,这些都足以说明唐朝时期吐鲁番地区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共同繁荣发展的景象。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如同这首儿歌一样,时至今日,包粽子、编五彩线、做香囊这些习俗,在中华大地上处处可见。粽子也早已成为深受新疆各族群众喜欢的一种食品。值得一提的是,新疆人民还将粽子这种古老的食品进行了本土化创新,包出了具有新疆特色的粽子。将红枣、葡萄干、江米包裹在芦苇叶中,蒸制后黏糯清香,再浇上点糖稀和酸奶,成为新疆很多城镇乡村街头常见的美食,食后令人齿颊留香、意犹未尽。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