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尼格买提在《开门大吉》节目录制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个人简介
尼格买提·热合曼,维吾尔族,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主持人,先后主持《魅力新搭档》《全家总动员》《开心辞典》《开门大吉》《星光大道》等节目。2015年至2020年,连续6年主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2019年,首次转型做制作人,携节目《你好生活》登台亮相。
刚开始被叫做“小尼”时,尼格买提·热合曼23岁。那一年,这个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进入央视。在离家3500公里的北京,幸运和努力反复叠加,交错出一条明朗的事业之路。
如今,37岁的 “小尼”台风稳健,亲和的主持风格让他深受观众欢迎。他参加综艺节目、发布单曲、担任制片人,与康辉、撒贝宁、朱广权组成“央视boys”。“五一”期间,4人直播带货成交额超5亿元……人生无限,边界正在一次次被拓宽。
成长在远离大海的城市,尼格买提从小就对海有着难以言喻的向往。直到1994年,他终于第一次看见海。“人生海海”,照亮他的灯塔时远时近,走在接近灯塔的路上,他步履不停,年近不惑,归来仍是少年……
■ 拔节成长 蓄力扬帆远航
站在央视综艺节目《开门大吉》的舞台上,尼格买提幽默风趣、能言善辩,标志性“开门”手势带动全场观众。但谁能想到,永远面带微笑、侃侃而谈的他,也曾是个极度内向的孩子。
尼格买提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出版社编辑、文学翻译,母亲是电视台的译制导演。他认为,父母的工作殊途同归,都能起到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这在他心中埋下了传播民族文化的种子。
尼格买提小时候喜欢在父亲的书房“游荡”,仰头看顶到天花板的书架。“书是去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他很早就从伏案的父亲的背影里读懂这个道理,也因此较少和朋友玩耍,更多时间在书房看那些还不能理解的书。母亲经常带他去新疆电视台,碰上需要孩子声音的时候,就让他过一把配音的瘾。
“遗憾的是,我的性格没有继承他们热烈的因子。”幼年的尼格买提人前说话怯懦,父亲为此着急,把尼格买提的个性塑造当成大事,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造计划”。唱歌跳舞、画画演讲,为了请人教英语,父亲跑到新疆大学“物色”老师。8岁那年,尼格买提跟着父亲去动物园,快回家时已是黄昏。可走出动物园大门,尼格买提不见父亲的踪影。意识到自己“走丢”后,他大哭一场,挂着两行泪问路、买票,独自回家。下车后,他转身就看见了父亲,原来又是“改造”环节。
改变是抽丝剥茧的过程,加上各类比赛、表演的催化,尼格买提以自身的变化验证着父母的“改造”成果。今年,他在一次直播中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位央视主持人的名字第一次与英语产生关联,并登上微博热搜,尼格买提也因此被网友称为“宝藏男孩”。
“尝试”和“坚持”是尼格买提从童年就开始有的关键词。在这一点上,父母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只要发现一点微小的潜力,就要把它坚持下来。”最终,这份坚持和努力奏效了,让尼格买提能在众多偶然性中独辟蹊径。
初中时期,尼格买提爱上了看《正大综艺》《快乐大本营》等综艺节目,热闹以外,舞台中央的主持人像一道光照亮了他的生活。此后,他参加“新苗杯”全国中学生主持人大赛,获得全国第三名的成绩。学生时期的比赛经历让从小不够自信的尼格买提学会“从观众的目光中获取力量”。高考之后,他如愿进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向心中的梦想迈出关键的一步。
■ 热爱是每一次“如履薄冰”
23岁是一个分水岭。那年,尼格买提通过央视校招和“魅力新搭档”主持人选拔活动,成功进入中央电视台。他把一路而来的顺利自谦为“幸运”,这个理由也让他必须把每一步都走得更加坚定。
初入社会,尼格买提无缝衔接上“小尼”这个新身份。“那时候的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儿,总想多干点活,不浪费时间,”他形容当时的自己是“踌躇满志的少年”。但靠比赛积累的主持经验终归不够,最大的难点就是“控场”。彼时,身边的搭档就成了最得力的老师。与王小丫、方琼、朱军等主持人合作时,尼格买提时时站在一边观察,如何卡点、背稿,如何表达、讲述,如何采访、总结等,统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如果有一天,我要写一本关于前辈的书,觉得书名应该叫《那些男孩儿女孩儿教我的事》。”采访中,尼格买提周全、体贴的性格让他不遗漏讲述任何一位搭档,相处的细节也能脱口而出。
与央视春晚同岁,在尼格买提心里,主持春晚更像一个“幻想”,而不是目标。
回想起2015年第一次站在春晚1号演播厅的舞台上,举起话筒大声说出“拜年啦!”时的场景,尼格买提依然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幸福感。此前,在某一年春晚排练期间,他接到去后台采访演员的任务。当他路过1号演播厅,大门虚开着,飘扬而出的音乐声夹杂着演员们的排练声和导演的指令声。他停在门口,朝内望去,虽然那个角度什么都看不见,但还是被深深地吸引了。
“那是一种离我遥远的热闹,”主持春晚的念头从他脑中一闪而过,随之而来的理性让他立马打消了“奢望”。直到接到2015年春晚总导演哈文的邀请时,他忽然想起了当年在1号演播厅门外的那个“闪念”。大约梦想的种子就是在那一刻悄悄埋下的吧。
没有狂喜,甚至因为害怕有变动而不敢告诉家人,尼格买提以一如既往的谨慎对待春晚。春晚播出后,他在网上发布照片,打趣家人整整看了27遍。历经多年等待,他和家人终于迎来“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刻。
从2013年参加春晚开场合唱,2014年担任外景主持,到2015年正式加入春晚主持团队,在2号演播厅主持语言类节目,直到2016年,尼格买提才真正走上1号演播大厅。“无论是春晚还是任何舞台,我的心态是把每一次当最后一次对待。”连续6年主持春晚,春晚对他是机遇,也是长期的积淀。
“我永远无法告诉自己,主持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得心应手了。”提及专业能力,尼格买提笃定地认为挑战是没有终结的。从合作主持《开心辞典》《回声嘹亮》《星光大道》等节目,到独当一面主持《开门大吉》,他常常为主持得不够完美而痛苦、懊恼,却把赞美和成绩轻描淡写地描述为“对节目的适应”。
“每次站在台上的我看起来轻松,其实如履薄冰。这是因为珍惜,也是因为热爱。”对于主持,尼格买提把幽默、乐观留给观众,把谨慎、自省留给自己,须臾不敢放松。
■ 自在生活 不舍爱与温暖
年少就离家求学,让尼格买提练出一手做新疆菜的本领。第一次做饭是大三那年,他留在北京实习,打电话给母亲,让母亲指导自己做手抓饭。今年2月,他在网上发布做馕的视频,从头至尾一人“包办”,调侃自己是“乌鲁木齐来的打馕师傅”。任何人问起新疆美食,他都滔滔不绝,还会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
热爱生活是家乡赋予尼格买提的特质。“在我的家乡伊犁,每家每户院落里都种满了玫瑰、月季,新疆人爱美,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在他心里,新疆人不仅能歌善舞,更善于经营生活、感恩生活。
当问及疫情期间的生活,尼格买提说自己在“陪伴灶台,陪伴家人,陪伴家里的小动物”。
基于长期的体验和思考,他的“生活哲学”也因此成为综艺节目《你好生活》的发端。
成为一档综艺节目的制作人,是尼格买提的一次重要跨界。从“尼好生活”微信公众号,到具有成熟节目形态的《你好生活》,他说“自己的目标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首次担当制作人,尼格买提一边要承担更多的幕后工作,一边要在节目中回归本真。节目中,他与嘉宾走进田野、攀登高山、眺望大海,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思索生活的意义,分享新青年的生活态度。3月22日,《你好生活》第一季正式收官。回想整季节目,他认为对自己的意义是“发现潜能”,这个过程让他倍感欣喜。
从生活中汲取能量,尼格买提总能把爱和温暖带给他人。他为走丢的小狗发文寻找主人;在“5.12”护士节当天,亲手为护士送去鲜花;疫情期间,“空降”援鄂医疗群,和医护人员话家常、传递欢乐……
一直以来,尼格买提热心公益事业,这也让他得以看到生活的另一面。2015年,他受邀成为“母亲心愿计划”爱心大使;2016年,获得“2016中国公益100人”称号;他为家乡贫困学生提供帮助,并在贵州、湖南、重庆、北京等地的一些学校开设“尼格买提助学奖学金”;今年4月,他作为关爱大使,参加关爱多动症儿童和青年的公益活动。记者采访期间,“你好图书馆”已在贵州毕节建成,为留守儿童上学提供便利。
曾经有一次,尼格买提在喀什的一所小学里参加公益活动。当他问到孩子们的梦想时,一个说出“宇航员”的声音引起他的注意。尼格买提让这个孩子说出一个宇航员的名字,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孩子竟然脱口而出“加加林”——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当时,他鼻子一酸,深受感动,“地域不会限制他们的梦想,他们了解我们的国家和世界,他们的身上充满了希望。”
“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诗人舒婷在《致大海》中,曾把起起伏伏的大海比作观望生活的戏剧。与舒婷一样,尼格买提也相信人生如大海般辽阔,包罗万象。在《你好生活》第11期节目中,他眺望着海上日出,讲起童年时对海的向往。他认为“人生海海,请珍惜每一次日出”,但“人的价值在于你为这个社会出了多少力”。
快问快答
1.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一切安好,一切如昨日、如今日般美好和充盈,我觉得就够了。
2.你最喜欢什么类型的艺术作品?
我最喜欢博物馆里的展品,无论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尽量找时间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
3.业余时间,最常做的事情是什么?
看剧、读书、写字儿、做饭、吃饭。还有刷抖音、刷微博、刷微信朋友圈。
4.如果有时光机,愿意穿越回过去还是未来?为什么?
回到过去,穿越到一家人完完整整的旧时光吧。
5.平行世界里,你会做什么?
我应该是在一家咖啡馆里,为今天的生意而发愁。但望着夕阳喝下一口咖啡后,突然觉得烦恼烟消云散。只要这个咖啡馆在,生活的希望就一直在。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