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探析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林钧昌 鲁特 赵民 发布日期:2020-05-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高校是各民族青年学习成长的地方,建立健全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性,是践行高校立德树人使命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积极营造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

  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组织领导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仅关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高校的建设发展,还关乎社会的稳定与祖国的统一。高校领导班子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组织者、谋划者,要切实提高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视程度,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抓实抓好。

  首先,要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加强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学习,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常规工作来抓。

  其次,要善于立足全局,精准谋划,将民族工作细化到学校各层级、各部门,制定科学严谨的监督评价体系,增强实施效果。

  此外,要加强对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研究。例如,云南民族大学设立了由校党委书记负责的民族团结进步研究院,服务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增强了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将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有效融入思政课,不断充实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目前,除民族类院校开设有专门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通识课外,大部分非民族类院校尚未开设系统讲述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课程,这是我国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普遍存在的“硬伤”。因此,要强化思政课这一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将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有效融入思政课,不断充实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水平。对于大多数思政课教师来说,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属于比较陌生的内容,仅仅依靠个人的研读,难以形成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可考虑邀请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思政课教师授课,并适时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研讨会,提升思政课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水平。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课程吸引力。可以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民族历史、风俗文化等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生动的讲述来调节课堂气氛,通过及时互动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西藏民族大学将藏族历史融入思政课,有效地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

  积极营造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环境的熏陶,可以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层次影响。良好氛围的营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协同配合、共同努力。

  高校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社团活动,支持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的开展。要引导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学习。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积极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思想观念对子女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的塑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引导孩子维护民族团结。

  社会要通过多种形式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积极传播正能量,形成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风气。

  大学生要自觉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大学生要正确理解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进“五个认同”,自觉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在认识方面,大学生要通过思政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等课程的学习,加强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的理解;要加强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学习。

  在实践方面,大学生要积极参加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在活动中结交各民族的朋友,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实习、支教甚至就业择业的时候,要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民族地区,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大潮中,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单位:林钧昌、赵民,潍坊医学院;鲁特,中央民族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行冲突与教育干预研究”(项目号19BMZ078)阶段性成果。】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