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日喀则,雪山映衬下的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如画。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2019年,西藏自治区作家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基层、深挖题材,直面现实、笔耕不辍,在文学追求中不断增进人生体验与艺术历练,使得创作更具艺术的勇气与生活的底气,从而也使整体的小说、散文创作更接地气、更具生气。
创作紧贴时代主题
2019年,西藏广大作家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从全区发展改革、社会稳定、生态建设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灵感,深刻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努力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文学作品。
2019年,益希单增、吉米平阶等一线少数民族作家,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题创作了小说《旋转的世界》《一颗黑豌豆》,并在《民族文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号刊登。次仁罗布的小说《我的汉族爷爷》在《长江文艺》第6期头条刊登,并被《小说选刊》转载。益希单增的小说《旋转的世界》讲述的是一名普通的农奴阿桑在解放军的指引和帮助下一步步成长,成为新时代主人翁的故事。吉米平阶的小说《一颗黑豌豆》采用倒叙、插叙等写作方式,再现了18军普通女战士进藏时遇到的种种困难和经历,讴歌她们为和平解放西藏、建设新西藏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次仁罗布的小说《我的汉族爷爷》通过寻根、送爷爷魂归故里等情节,缅怀、回顾了一名普通红军战士的一生,讲述了这名红军战士不仅是英雄,更是一个讲诚信守承诺之人的故事,作品体现了红军和藏族人民军民鱼水情深和民族大团结的时代主题。这3部作品从不同层面记录和反映了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在作品创作上也突破了传统英模题材的惯性思维,聚焦伟大事业背后普通人的精神世界的变化,以更加生活化和人性化的描述,塑造了更加真实生动的人物。
此外,艾·普扎的长篇小说《红辫尾》(藏文)以脱贫攻坚为创作主题,生动展现了西藏广大驻村干部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奋斗在基层一线,带领广大农牧民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迹。边巴的中篇小说《八点十二之前的爱情》(藏文)则批评了基层个别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两部作品抒写当下的生活,有新时代的新气象,也有“糌粑味”“酥油味”。
现实题材作品创作氛围浓厚
近年来,全国文艺作品呈现出现实题材强势回归的态势。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成为西藏广大作家的共识。他们的创作力戒浮躁,聚焦现实,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创作出大量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的现实题材作品,不断以文学作品鼓舞人民群众斗志,向世界呈现一个更为立体、更为真实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同时也在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了美好和希望。
2019年度西藏现实题材书写聚集了一批名家力作,他们的作品取材于现实,贴近群众生活。次仁罗布的短篇小说《那片白云处是你的故乡》,讲述了“我”从一名牧民转变为一名环卫工人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思想上的变化。简单的故事,平凡的岗位,家长里短的琐事,展现出普通人的生活百态。作品还通过穿插表弟的叙述、参加研讨会等,带出退耕还草工程、牧民进城就业、环境保护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议题。小说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把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党的惠民政策的实施成果一同展现出来,从而也使整篇小说创作更接地气、更具灵气。
巴琼的散文《攒给阿妈的“私房钱”》叙述了作者到西藏班学习的成长经历。借读小学时,作者班上的调皮生打碎窗户玻璃的事件引发其思考,让他明白了不要损坏公物,否则会让阿妈替自己受罚,并开始给阿妈攒“私房钱”。因儿时的坚持,让作者养成了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明白了男人一定要诚实守信、担当责任。文章短小精悍,事件也小,但最后的处理画龙点睛,且极富教育引导意义,把散文体裁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平措扎西的文化散文集《寻迹——在珠穆朗玛峰脚下》,由7章35篇散文组成,是作者循着历史印迹踏遍日喀则市所属18个县区,以实地考察和采访、查阅史料、广泛考证、文学想象相结合的方式,描写了日喀则的历史沉浮、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和人物,展示了日喀则悠久的历史人文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该书是作者对日喀则地域文化进行深层挖掘和深入思考的文学力作,也是一部关于日喀则的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作品除了对家乡的礼赞,也有对家乡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陈规陋习的批判,体现了作家严谨求实的写作态度和勇于担当的胸怀气度。
人物创作聚焦基层一线和普通大众
近年来,西藏作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文学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和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和心声,始终把人物创作聚焦于普通大众,以温暖的现实主义方式讲述动人的故事,表现美好的人生、励志的人生、奋斗的人生。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旦巴亚尔杰的中短篇小说集《草原,迷茫的岁月》(藏文)贴近牧民生活,反映了藏北牧民的生活和变迁。其中,既有改革开放以来,多数牧民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通过劳动致富的描述;亦讲述了少数曾经无所事事的牧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教育引导下,开始觉悟、走上正道的故事。普布次仁的长篇小说《人生姻缘》(藏文)通过叙述普通农牧民进城务工、勤劳致富的故事,展现了他们艰苦奋斗的人生轨迹。欧珠多吉的长篇小说《云雾里的人生》(藏文)讲述了一名普通高中生在私立学校上学,混迹于社会边缘,最终在老师、家人的谆谆教诲下,通过自身努力走出困境、考上大学的青春成长经历。巴确的散文集《喜马拉雅的呼唤》则将视角对准基层医务工作者,讲述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救死扶伤、为基层医疗事业默默奉献的故事。次仁罗布的散文《就这样被牵绊》描绘了阿罗群这个四合院中的工人、干部、马车夫等普通大众的人生,展现了西藏最为直观的人文风景和西藏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围绕这些重大主题进行文艺创作,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西藏作家们一定会秉持“创造出既有‘酥油味’‘糌粑味’,又体现时代特征的文艺力作”的要求,紧跟时代步伐、把握人民需求,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