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紧紧围绕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不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各项民生事业取得丰硕成果。西藏农村民生保障支出逐年增加,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居民对各领域的满意度稳中有升。当前,要以制度、理论、技术等创新为重要动力,以城乡协调、全面发展为基本框架,以绿色发展、绿色惠民为基本要求,以开放协同、互利共赢为拓展方向,以人人参与、共享发展为核心落点,进一步提高西藏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提升民生服务效率
补齐西藏农村民生短板,制度创新是根本。民生领域的制度改革要充分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结构调整和制度化建设,提升社会资本与民间智慧在民生服务领域的利用率和效能。
从目前西藏农村医疗制度结构看,可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立足加大基层医疗投入、扩大基层医疗队伍,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填充乡镇一级医疗短板,满足农民群众的看病需求。完善针对农民群众的医疗保险制度具体实施办法,下放农民合作医疗报销审核权限至乡镇一级,融入乡镇服务中心业务,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完成报销。
在农村养老制度方面,针对目前“五保”供养主要集中在县级层面的现实,可因地制宜推广各县养老事业的基本经验,在有条件的乡镇大力推动养老服务。通过制度构建推进养老服务经销商建设,从制度和政策上支持有资质、有能力的养老服务经销商介入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并通过农民养老保险补贴制度,推动农村老年群体进入专业化、市场化老年服务机构养老。
坚持制度化方向、建立可持续运作机制,是提高西藏农村民生保障水平的关键。农村民生建设,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农民群众在意愿表达、民主决议、实施监督、评议整改等方面的制度化建设,提升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拓宽有序参与的法治化渠道,建立和完善村民议事会的运作制度,以法律形式明确议事会的权利、责任和议事规则,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均衡配置民生资源
民生资源的城乡协调策略,应注重几个方面:一是财政分配对于农村民生要有所照顾;二是要以科技促进公共服务在农村地区流动;三是制度化拉动援藏力量下沉到农村。以农村教育为例,目前,教育优先发展思想已十分普及,但教育资源的城乡配置仍存在差距,应切实加大农村教育资金分配比重,减少经济薄弱区域专项拨款的县级配套资金,科学实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农村示范学校建设工程,重点实施城乡一体化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流动服务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要进一步完善援藏制度,丰富援藏力量的来源。将资金、技术、人才等援藏力量实行层级对口分布,推动援藏力量下沉到农村地区。
从近年的实践看,西藏农村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获取总量逐年上升,但细化到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还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因此,在配置民生资源的城乡协调策略上,应特别关注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强化村级自治组织的责任意识,规范参与程序,提升民生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民满意度。具体来说,民生资源调配到某村时,该村自治组织作为村民协商议事机构,应承担起本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决策参与、实施参与、监督参与责任,真正用好民生资源、管好民生资源。
加强民生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强西藏农村民生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要在进人、用人、留人上下功夫。
进人方面,要拓宽引进紧缺人才的渠道,并基于“留得住”的考量设置专门化的进人渠道。比如,针对农村卫生行业需求,加强医教协同,增强院校医学教育的针对性,定向培养乡村全科门诊医生,夯实队伍基础。在乡村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强高等教育师范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弥补基层教育人才队伍短板。
用人方面,鼓励现有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和教育工作者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县乡镇全科医生下沉到村卫生室,并给予一定奖励;为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岗位群体落实考试转岗政策,制度性安排现有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和上岗培训;加强医疗人才、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优化援助方式,加大临床带教、临课带教和业务指导力度;适当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留人方面,加强高寒高海拔边境区域的供暖、供氧等保障设施建设,尽可能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提升高寒高海拔边境区域教育工作者和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待遇。
民生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还要重视广大农民群体,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就近承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相关工作,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发展。
加大科技服务民生力度
发展民生科技,助力民生幸福。应将民生科技纳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增加民生科技资金投入,强化以民生科技为导向的发展战略。针对西藏大部分科技资源集中在市级以上地方的现状,应建立长效机制,引导科技资源合理流向乡村建设。在坚持政府对民生科技资源宏观调控的基础上,积极拉动企业和市场对民生科技的关注,建立政府提供相关保障、院校和研究机构进行综合性研究、企业负责联合研究机构和委托研究的合力促进体系,开创科技服务民生的新局面。
在农业生产方面,在可行农区增加农业示范项目,创造条件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业示范项目的参与度,增加农村地区科普活动频度和广度,强化宣传。提高农民群众对科技指导的可获得性,改善农村人口科技培训的方式方法,提高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医疗卫生方面,可针对西藏农村民生领域的应急性问题,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团队合作,用科技解决民生问题。建立并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化体系,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延伸到乡村一级,并积极与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的基本覆盖和信息共享,推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各项业务的协同管理。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研究”(项目号19BSH030)阶段性成果。】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