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音”是畲族山歌中唯一留存的二声部山歌歌种 新华社发
“正月过去呀,正月啦正……”悠扬、深情的《时节歌》一沓唱来一沓和,如同春风吹拂,醒了畲山,醒了畲水,醒了畲寨。闹春的气息在畲家不仅是树长新绿,鸟鸣树梢,虫吟山野,茶树发新芽,溪水响新乐,而且还有“双音”唱响。一人唱来几人和,几人唱来醉满野。畲家人一年的新气象就从这一唱一和的畲歌中开始了。
有人烟处就有歌声,这句话用于畲家人身上很贴切。畲家人以天地为舞台,以山风水流做伴奏,以歌为媒,传情达意。宁德是全国主要的畲族聚居地区,近19万畲家人散居在闽东的东南西北、山区沿海,他们的歌声如山花开遍了林野山间,如浪花激荡着碧海蓝天。
“双音”是畲族山歌中唯一留存的二声部山歌歌种,畲族民间称之为“跟唱”,亦称“双条落”。说起“双音”,不得不提及音乐家郑小瑛女士,她是新中国的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1958年,郑小瑛作为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成员之一,到宁德畲族地区调查畲族民歌时,在猴盾畲族村一带惊喜地发现了多声部歌唱音乐。郑小瑛在1959年第7期的《人民音乐》上发表了题为《畲族山歌与双音》的文章,第一次将畲族的这一唱法定名为“双音”。从此,畲族“双音”唱法为大家所熟悉。2006年5月,畲族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畲族“双音”歌唱的二声部皆属清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重唱,每个声部的演唱人数可多可少,既可不同声部分别由男、女演唱,也可以二声部都由同一性别演唱。
“双音”表现的内容题材广泛,有叙事歌、风俗歌、劳动歌、时令歌、儿歌、杂歌、情歌等,歌词结构基本是七字一句,四句为一条。
“双音”声部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四种模式:支声式,由两个声部同时演唱同一旋律及其变体;和音式,两声部之间节奏基本相同,旋律基本相异,构成多种不同音程关系,乐句终止音相同;接应式,两声部之间,一声部未了,另一声部紧接,头尾相叠;模仿式,由同一旋律及其变体在不同声部中以模仿形式先后出现。
畲族“双音”不仅在组合上讲究,歌唱上也很有特色。歌唱者多用“假声”演唱,因为假声唱法追求恬静、纤细、清秀、古朴,与山风水流韵味相融,非常适合山间野外放歌。
畲家人说,每年自农历八月十五起至翌年三月初三止,是畲族唱歌的时节。尤其是春节、二月二、三月三、八月十五、九月九等传统节日,更是唱歌的好时日。畲家人成群结队,走亲串友,以歌当话,彼此传情,同时还会举行盛大的歌会,把畲家日子唱得红红火火。
“猴盾的茶园一畦畦哩,金贝的葡萄一架架罗,阿哥的山歌如茶青啊,阿妹的歌喉赛葡萄勒。”一声声“哩罗”,一声声“啊勒”,“双音”不仅传遍了闽东山区的畲家村居,也唱到了北京大舞台。
畲族“双音”代代相袭,靠的是口传心授,“双音”的唱词创作并无专业词作家,而是每个歌手即兴编唱,出口成章。正是这种传承方式,让“双音”保留着自然古朴的特色,如同天籁;即兴而作,随口而得,让“双音”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同老树新叶,根深叶茂。
“郎是凤凰在半天,娘是百鸟在青山,百鸟成双树上叫,句句都叫结同年。郎是凤凰半天飞,娘是百鸟深山来,百鸟总是百鸟样,要变凤凰变不来……”听,悠扬的“双音”情歌从远处茶山上传来,调如山行,抑扬有序;词如茶叶,信手拈来;意如茶香,醉了山坡,也醉了我们。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