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纳兰性德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有着“清代第一词人”之称的纳兰性德,其清丽伤感、风雅隽永的词风,历来受到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喜爱。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纳兰词:一尺华美三寸忧伤》,精选了100首纳兰性德最为精彩的词作,原词之后还附有详尽的词解及写作背景介绍。动人的词章,贴切的注释,穿越时空,将我们带入纳兰性德的有情世界中,一同去感受时光的匆匆,体味人世间的缕缕暖意。
出生于名门望族的纳兰性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宫廷教育,书画骑射无所不精。广泛涉猎、厚积博取,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书所择取的诗词,一部分是纳兰性德在借景生情中回顾与爱妻的点滴交往,另一部分则是写给友人的心灵唱和。其情之真,其意之切,弥漫在每一首词的字句里。
纳兰性德高超的词赋运用,对笔下人物灵魂境界的深刻把握,使他的词处处充盈着缱绻的情思。试看这首《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睡起惺忪强自支。绿倾蝉鬓下帘时。夜来愁损小腰肢。远信不归空伫望,幽期细数却参差。更兼何事耐寻思。”词中的“强、愁、空、耐”四字,在层层递进中把缅怀亡妻的情愫一步步引向高潮。词中的“远信不归空伫望,幽期细数却参差”一句,更是把妻子生前独坐闺房,苦苦等候纳兰性德归家的愁绪,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全词以细腻的心理描写,佐以空蒙的意境,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怀念,其独特的写作视角使之成为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绝妙佳篇。
纳兰性德长于从四时之景和尘世百态中去捕捉灵感。大自然的花鸟虫鱼,凡尘间的白云苍狗,无一不入其眼,心动情动中,每每化为笔下缠绵的词章。《忆王孙·刺桐花底是儿家》便是代表作之一。全词以刺桐花入题,借友人之口,表达了强烈的怀春惜春之意。开首第一句“刺桐花底是儿家”,点明了友人居住在一片刺桐花萦绕的乡村世界里,儿家是古代女子的自称。“已拆秋千未采茶”,一个“拆”、一个“采”,把对春天的顾盼流离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睡起重寻好梦赊”,表达了作者沉醉在与知心人甜蜜相处的情景,而这情景却难再梦中浮现。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怎一个“寻”字能了却?于是“忆交加,倚著闲窗数落花。”有道是忆不尽往昔爱恋,只好把所有的情感都凝聚在刺桐花里了,倚着门窗,幽幽地望向那满地的繁花,默默地数着一朵、两朵……全诗感情真挚,寓情于景,既有对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描写,也有对情深意浓的爱情的留恋,传递出纳兰性德对朴素人生和友人且行且珍惜的美好寄寓。
纳兰词格高韵远,无论是对历史轶事的旁征博引,还是从浩如烟海的词赋里汲取文学养分,都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如那首最为著名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就将这一特点很好地表现出来。词中的“何事秋风悲画扇”和“骊山语罢清宵半”两句,就分别引用了汉成帝女官班婕妤被弃,唐明皇于马嵬坡赐死杨贵妃两则典故。至于词末“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一语,更是巧妙地化用了李商隐《马嵬》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的语意,且高度凝炼了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思想精髓。读罢全词,岁月的沧桑,人情的冷暖,千言万语都浓缩在词首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中,有希冀也有规劝,似在提示我们,聚散乃生命之常态,愿你我都能在春花秋月里找回彼此的初心,活出一个通透惬意的人生。
人生如词,词如人生。超凡脱俗的纳兰性德,用他光彩照人的词章,用他短暂而璀璨的人生,书写了独领风骚的《纳兰词》。抚卷长思,正是由于他的用情之专,才铸就了其词的深婉动人。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如此。”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