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冰雪闹新春
来源:中国民族报 于学斌 发布日期:2020-01-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春节期间,有着渔猎传统的赫哲族包鱼肉馅儿水饺。 于学斌摄  

  黑龙江省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省内汉、满、蒙古、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等民族,都有过春节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渤海国时期,黑龙江地区就开始过春节。春节正是东北人的“猫冬”季节,所以节期长,整个农历腊月和正月都在过年。而且节中有节,有腊八节、小年、除夕、元宵节、抹黑节、填仓节等。

  腊月初八是黑龙江地区春节的序曲,几乎是家家都做腊八粥。吃黄米饭也较为普遍,寓意是粘住下巴,免得寒冷的天气把下巴冻掉。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谓之归宁,故有“吃腊八粥,往家溜”的俗语。

  谚语说:“大嫂大嫂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在许多地方,杀年猪是件大事,要请亲戚朋友吃杀猪菜,浓浓的亲情、友情在相互来往间得到体现。

  包饺子、蒸豆包和年糕是当地过年的一大特色。饺子、豆包、年糕都冻在室外,大家过年期间忙于玩耍,没有时间做饭,就吃这些随热随吃的冻食。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传说这天灶神上天见玉皇,奏告一年所历之事。

  腊月三十称为“大年”“大年三十”,节日气氛达到高潮。人们上坟烧纸祭奠祖先。家家贴春联,粘挂钱、年画,室内外由此焕然一新。还要做一大锅米饭,足够正月初五以前全家食用,谓之接年饭、吃两年饭,祈盼连年有余。午后“供大纸”,将天地神、祖谱、灶王爷、财神等各个神像挂在各个神位处,摆放香斗、陈设供品、燃香烛,家中顿时增加了神圣感。

  除夕夜,称为“年午黑天”,家家立杆院内,夜间高悬灯笼,据说愈富有其杆愈高。子时,院内摆上方桌,桌上设供品,燃起篝火,家长率子孙执香跪拜,“依各向接神(如喜神正北,则向北迎喜神,财神正东,向东迎财神之类)。接毕,焚香奠酒,行三叩首礼”(《望奎县志》),鞭炮四起。接着,全家欢聚一堂吃饺子。饺子馅儿非常有讲究,芹菜馅儿寓意勤劳,白菜馅儿寓意百财,剩皮儿寓意有衣服穿,剩馅儿寓意有钱花。美食摆满一桌,鱼是不可或缺的,寓意年年有余。

  大年初一拜年非常热闹,穿新衣,走西家串东家贺年,作揖叩头,互道“新禧”, 小孩拜年得压岁钱。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寓意过年禁忌解除。这天吃饺子,叫捏五或捏破,以此希望一年之内不出现差失。饭前燃放鞭炮。初五以后开始吃平常饭。

  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是人日或人期日,若是天气好,则分别预示小孩、中年人、老年人健康,当日必吃面条,意思是拴腿。

  正月十五过元宵节,各家吃饺子,少数家庭吃元宵,近年吃元宵较为普遍。到冰上打滚庆祝元宵节是黑龙江地区的习俗,满族在这天则有往井里扔冰的习俗。冰谐音病,滚冰、扔冰的寓意是病滚、扔病。

  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过春节的节序、节俗、内涵,许多跟汉族基本一致,但亦有各自特色。汉、满等民族都杀年猪,吃猪肉馅儿水饺;以捕猎为生的鄂伦春族必须准备一两只狍子、野猪,吃狍肉馅儿水饺;以捕捞为生的赫哲族则准备鱼,吃鱼肉馅儿水饺。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在正月十六用锅底灰互抹黑脸以求吉祥,亦互相捉弄以取乐。

  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蒙古、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挨家挨户给村里人甚至到其他村子拜年,街道上到处是提着礼物拜年的人们。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通宵达旦。汉族讲大书、满族讲古和说部、赫哲族伊玛堪和说胡力、鄂伦春族莫苏昆等各方面的艺人在这一时期最为活跃。为了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踩高跷、扭秧歌、唱大戏等各种文娱活动次第登场,欻嘎拉哈、下鹿棋、打扑克、打麻将等游戏活动让人们放松心情。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期盼、希望都注入每一个仪式化的过程之中,以此告别旧岁,迎接新年。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