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山脱贫影像志——芦笙柱复立记
来源:新华网 黄孝邦 发布日期:2019-12-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图片故事)(1)苗山脱贫影像志——芦笙柱复立记

  乌英苗寨的村民在立新芦笙柱(12月22日无人机拍摄)。

  芦笙柱是苗族芦笙文化的重要载体,寄托着苗族人民的美好心愿。传统苗年临近,在结对帮扶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广东廉江市和柳州市民宗委的支持下,桂黔乌英苗寨的村民制作了新的芦笙柱,将其竖立在芦笙坪上。这是时隔十多年后,芦笙柱在乌英苗寨重新竖立。

  乌英苗寨位于桂黔交界的大苗山深处,共有140户600多人,其中100户属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40户属贵州省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南岑村。这里交通不便,土地资源匮乏,自然环境恶劣,曾经是一个极度贫困的苗寨。

  乌英苗寨曾有一根简易的芦笙柱,年久失修后在十几年前彻底损坏。因偏远贫困,乌英苗寨无力再制作新的芦笙柱。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乌英苗寨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芦笙柱的复建也成为文化扶贫的重要工作事项。

  苗寨芦笙柱的制作和竖立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11月底,乌英苗寨的村民开始砍伐、搬运木头,制作和竖立芦笙柱……近一个月的时间,全寨人都参与其中。12月22日,新的芦笙柱制作完成,高度近20米,雕有鸟、龙、牛角等精美的图腾。全寨村民合力将新芦笙柱立在小广场上,围着芦笙柱吹芦笙、唱苗歌、吃百家宴,庆祝新柱竖立。26至27日,当地苗族群众将聚集在芦笙柱下的小广场,欢庆苗年。

(图片故事)(2)苗山脱贫影像志——芦笙柱复立记

  乌英苗寨村民在立新芦笙柱(12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图片故事)(3)苗山脱贫影像志——芦笙柱复立记

  乌英苗寨村民在立新芦笙柱(1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图片故事)(5)苗山脱贫影像志——芦笙柱复立记

  乌英苗寨村民在新芦笙柱下吹芦笙(12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图片故事)(6)苗山脱贫影像志——芦笙柱复立记

  乌英苗寨一名小朋友跟随大人,带小板凳前来参加百家宴,庆祝新芦笙柱竖立(12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图片故事)(4)苗山脱贫影像志——芦笙柱复立记

  在乌英苗寨新芦笙柱下,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芦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梁安合(中)在练习吹芦笙(1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诺 摄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