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脱贫路上飘药香
来源:新华社 周圆、朱艺琳 发布日期:2019-12-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时值仲冬,杨崖集镇扶贫车间药香四溢,马成军和工友们趁着晌午暖阳正在晾晒黄芪。

     杨崖集镇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东南部,海拔高,气候阴凉,降水量充沛,适合中药材种植,当地出产的黄芪、党参更是品质优良。

    在甘肃省会宁县杨崖集镇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内,工人们在挑拣药材(12月10日摄)。新华社发(周圆 摄)

     好药材却难卖上好价钱。据杨崖集镇镇长袁应军介绍,镇上中药材种植分散,缺少加工车间等配套产业设施,闭塞的交通让药材难以打开销路。

    “以前收购商不愿到村里来收药,我们就只能把药运到20多公里外的收购点。除去苗木和肥料成本,一年下来,每亩地只挣几百元。”马成军是杨崖集镇厍家河村的精准扶贫对象,多年来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18年,在天津市和平区对口帮扶下,杨崖集镇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建到了村民家门口。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扶贫车间联合当地企业运用“企业+农户”的订单保底收购模式,政府为贫困户提供苗木补贴,扶贫车间和企业提供种植技术支撑,并上门保底收购。从种到收,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在甘肃省会宁县杨崖集镇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内,一名工人在晾晒药材(12月10日摄)。新华社发(朱艺琳 摄)

     据了解,杨崖集镇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带动800余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6000余亩,预计直接效益近1200万元。同时,扶贫车间还为60余名贫困户提供就地就近就业岗位,每个工作日务工收入在80元左右。

     2019年春节后,马成军没有外出务工,他把家里六七亩地全部种上了黄芪和党参,农闲时,就到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打工。“现在药材销路和价格都有了保障,成本也下来了。再加上每个月在车间务工挣3000多元,一年下来,我能挣4万多元,生活宽裕许多。”他说。

     车间负责人王辉说,车间精加工项目明年初即将运行,到时将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延长产业链,提升中药材附加值,还能再为贫困户提供近百个工作岗位。

    在甘肃省会宁县杨崖集镇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内,工人们在剪药材根须(12月10日摄)。新华社发(周圆 摄)

     自2017年以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下,天津市和平区与会宁县共同探索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产业扶贫新路子。据统计,2019年以来,和平区援助195万元用于发展会宁县特色扶贫车间,通过40间特色扶贫车间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65人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带动当地牛、羊、蔬菜、中药材等4个产业的发展。

     来自天津的挂职干部、会宁县扶贫办副主任吴志远表示,他们将通过特色扶贫车间,在“送岗上门”的同时,着力增强贫困地区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造血式”扶贫。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