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少数民族教育成就卓著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郭岩 发布日期:2019-11-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教育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进步发挥着根基性的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各地方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民族地区学前到高等教育,包括民族院校、普通高等院校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民族班、中东部发达地区内地民族班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做到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因贫失学辍学。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部分民族地区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明显增强。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实施高校民族预科班、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政策,让少数民族都平等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研究生。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根据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专门工作机构、专项经费保障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为稳步推进民族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机构、人员、资金支持。在一般性教育经费投入之外,建立民族教育专项经费投入机制,中央财政专门设置少数民族发展教育补助费,并且投入不断增加。党的十八大后,中央财政整合原有民族教育专项资金,设立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特殊补助专项资金,专项支持民族教育发展,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有少数民族在校学生3067.25万人,占全国在校学生总数的10.99%,比1951年的少数民族在校生数增长了30倍。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有少数民族专任教师146.22万人,比1953年增长了23.21倍。

  三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对口支援是国家统筹配置全国资源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式,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过探索实践,我国建立健全了中东部省市、中央企业、高校团队、民办高校和职教集团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以及中西部省市相对发达地市对口支援本地民族县教育发展的帮扶机制。2000年起,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区、市)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对于普及义务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通过干部挂职、教师支教、专家讲学、教师访学等方式,显著提升了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建设管理水平。2010年以来,加大教育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四省藏族聚居区工作力度,17个省市对口支援西藏7个地州、6个省市对口支援青海省藏族聚居区6个州、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82个县市,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是推行双语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民汉兼通的高质量人才。双语教育有坚实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都规定各少数民族享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中国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在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基本建立起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双语教育体系。截至2018年,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中小学共有6521所,接受双语教育的在校生有309.3万人,双语教育的专任教师有20.6万人。在民族院校和民族自治地方的部分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也开展双语教育。双语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民汉兼通、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成就卓著,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人才,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繁荣、巩固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