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贵州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程中借助脱贫攻坚行动、乡村振兴、农村产业革命的政策东风,立足乡村资源禀赋优势,逐步构建起农业、工业与服务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形成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乡村产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强化乡村产业基础设施条件,打造知名品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农产品市场,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突出生态、绿色、安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条件适宜的乡村应充分利用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形成集群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把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狠抓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筑牢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一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实施路网、水网、电网、地下管网、油气网、互联网基础设施“六网会战”,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二是在旅游、工商业发展较好的乡村,配套实施旅游服务设施及商务配套设施,促进当地旅游及工商业的发展。三是积极落实好财政扶贫资金产业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并借助其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助推产业化乡村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特色农业。一是结合当地地域特点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辣椒、石斛、刺梨、油茶、竹、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山地高效特色产业,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达到富民增收的目的。二是大力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扶持各类中小微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着力构建利益联结合理、运营模式可行、群众参与面广的产业发展机制。三是充分利用贵州丰富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立体林业经济,支持林果、林禽、林菌、林药、林蜂等林下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彰显绿色生态、营养健康、品质安全的林特产品基地,推动林下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坚持“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的原则,增加农民群众在产业链中的获得感。一是在构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过程中,要打通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渠道,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化乡村。二是引导企业与农民共建产业融合利益共同体,共同提升价值链和利益链。三是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和企业集中,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产品基地、农民合作组织、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农旅融合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构建一条上下游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培育乡村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围绕特色和优势产业申报扶贫、农业等项目,探索以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为主要内容的乡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把乡村和群众土地、闲置房产等资源连片捆绑入股项目实施企业,通过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二是引导乡村集体成立合作社,组织群众规模发展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实现增收。三是鼓励乡村与企业联结发展,群众依托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抗风险能力优势,企业依靠村集体统筹管理协调优势发展产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提升乡村自我发展的能力,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拓宽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建立公共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一是要建立健全乡村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确保公共财政加大向“三农”倾斜力度,同时要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在信贷政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方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助推乡村产业发展。三是健全和完善财政、土地、金融、税收等政策手段支持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兴旺的政策体系,同时应明确政策边界,切实维护好农民利益。
发挥农村精英的领头雁作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队伍。一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功能、服务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要大力培育具备高素质、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激发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三是探索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发挥好各类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四是制定并落实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吸引企业家、党政干部、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到乡村创新创业,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