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饶依灵
布饶依灵画作《江山木罗——佤族英雄》
布饶依灵画作《女神》(左)和《生命的沟壑》(右)
布饶依灵从小生长在云南,自3岁握笔涂鸦作画,蕴藏在她血液中的狂野与儒雅所发生的“交融反应”,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她闯荡世界的脚步激起心的波涛,不断思索着,在边疆云南与首都北京两地穿越。她曾经迷恋故乡的司岗里神话及佤寨的木鼓,也曾经沉醉于古都的钟磬之音及京城的厚重文化……当荒野中的沉静和都市中的喧嚣渐渐消弭后,她用画笔画出了“大山的眼睛”与“都市的梦想”。
简介:布饶依灵(汉文名:张可),1981年生,佤族。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曾应邀参加美、德、日、澳等国画展;作品被海内外博物馆及专家收藏。
在佤族地区寻找《大山的眼睛》
布饶依灵很小就展现了惊人的绘画天赋。9岁和11岁时,她的作品被选送到北京民族文化宫、上海美术馆展出。在1992年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11岁的她创作的国画《拥抱太阳》被选为纪念封设计图案发行。
2001年,布饶依灵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在老师的教导下,她对 “佤族司岗里神话与佤山崖画图像艺术探究”“中国古滇青铜器塑像与造型内涵研究”等课题进行研究,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其中,以大山里的少数民族为题材,布饶依灵创作了展示佤族生存状况的“佤族族群的生活”“佤族人类学研究”等系列油画、中国画、装饰画,并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北京艺森画廊和上海美术馆举办了3次个人画展。
为了创作这些作品,布饶依灵多次前往佤山,走访少数民族村寨。在调查中,她认真向当地佤族同胞学习,向民间艺人请教,并收集到大量素材。布饶依灵说:“民族绘画的素材,需要到当地去挖掘和再创造。”
在布饶依灵的佤族人类学油画肖像“司岗里神话”系列油画中,《江山木罗——佤族英雄》格外抢眼。在创作时,她只采用最基础最原始的黑白灰颜色,以厚重的笔触来完成作品。在她看来,越简单的色彩,越能表现生动的表情。特别是人物的眼睛,在灰暗中更富有一种特殊的灵性与野性,巧妙地表达出外在皮肤的质感,透出一种健壮体魄之美。
大学毕业时,布饶依灵已创作以“汉代甲马民间绘画艺术探析”为题材的上百幅彩画纸本系列作品。
在佤族地区釆风的同时,布饶依灵感受到了居住在大山中的人的眼睛——他们拥有着朴实与坚定的目光,而且透着一种坚强和勇敢。她深深地被打动,于是创作出油画《大山的眼睛》。
让孩子涂抹出独特的色彩
2012年,布饶依灵辞去在北京的工作,回到云南昆明少儿美术培训学校任教,把多年的绘画体验和学习的美术知识,传授给边疆的孩子。2016年,光明日报“美术视界”刊登了《佤风汉韵》专题,并发表了《佤族女神》等油画作品。2016年、2017年,布饶依灵连续两年荣获ICAA国际少儿书画大赛组织指导金奖。
这些年来,布饶依灵从佤山走向省城,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之后从省城走进京城“闯荡”。如今,回到云南故乡,她重新了解和认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
谈到现在在昆明授课的内容,布饶依灵说,她的教育理念是: 以启发与引导为主,让孩子们能够自主地画出心中所想,表达出自己的个性,涂抹出独特的色彩,保持本真的童心。
布饶依灵初步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够逐步识别物体的造型,以及物体所处环境的不同角度所产生的不同色彩;培养孩子们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能力, 学会做一个有主见、有责任心的人。
去年,带着“回报故乡、感恩祖国”的心愿,布饶依灵向云南省图书馆、云南大学图书馆、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捐赠了图书《布饶依灵画集》等多部图书,以报答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艺术人才的关怀,报答社会各界对佤族女性成长的关爱。
快问快答
1、 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如果梦想实现了,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最大的梦想就是,艺术能真正成为无国界、无种族的国际语言。如果实现了,最想说的是,让我们来一次环球采风。
2、你最喜欢什么类型的艺术作品?自己的作品中最满意的是哪一件?
最喜欢表现主义的艺术作品。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不能说出的秘密》。
3、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崇拜他(她)?
最崇拜的人是梵高。他活得十分纯粹和本真,他把生活中遭受的痛苦磨难,转化成了画布上激情洋溢的美。痛苦很容易表现,但如何糅合热情与痛苦,来表现人世间的激情、喜悦、壮丽,艰难。
4、业余时间,你最常做的事情是什么?
采风。
5、如果有时光机,你愿意穿越回过去还是未来?为什么?
如果有时光机,最想穿越回过去,可以陪着已逝的公公、婆婆、爸爸好好地生活,并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
6、迄今为止有什么遗憾吗?
太多。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