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挖掘近代西藏方志的价值  清末,边疆危机日渐深重,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西藏地区的窥探、渗透乃至野蛮侵略,“抵抗侵略”与“振兴西藏”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兼具双重使命的“时务策”类方志应运而生。如,黄沛翘编、韩铣绘《西藏图考》、单毓年《西藏小识》、刘赞廷《边藏刍言》等一批体例精简、论辩犀利的方志陆续编订刊行。这类...2022-06-08
  • 《四书》中的义利观  “四书”是四部儒家经典的合称。四书五经,是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西汉之后学五经,南宋之后学四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在一起进行注解,称其为四书,“四书”之名始立。义利之辨,是指中国古代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关系问题的争辩,与传统社会个体的自我修养及国家治理密切相关。《...2022-06-06
  • 彰显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极为重视对自身历史的探究、自身文明的追溯与自身文化的弘扬。尤其自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起,党中央多次就相关问题进行专门讨论或作出指示,代表性文献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2022-06-05
  • 儒学的当代使命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才能使儒学与新时代同行。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历史根基、当代价值、国际视野、人类...2022-06-02
  • 宁夏历史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贺兰山绵亘于宁夏西北部,南北长200余公里,遮挡了腾格里沙漠的漫漫黄沙,柔和了凛冽而来的西伯利亚北风。唐代诗人韦蟾曾经留下“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可见“塞北江南”的美名由来已久,而这片土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也同样精彩。2022-05-31
  • 隋唐之际:大一统格局的定鼎与文化辐射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大一统”为核心理念的“华夷一体”的族群观。这一理念可以细化为:天下一统的疆域观、王权一统的政治观、家国一体的文化观。隋唐时期,政治格局上的大一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以较强的时代特征融入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之中。毋庸置疑,在铸牢中华民族...2022-05-30
  • 最前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