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古代民族文字儒学典籍彰显文化认同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中国各地各民族的思想共识、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发展起着基础作用。大量儒学经典宣扬仁、义、礼、智、信等思想,成为各民族共同学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
2022-03-30
邓恩铭诗词中的济世情怀与献身精神
邓恩铭烈士是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也是最年轻的代表,牺牲时年仅31岁,是被中宣部等部门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邓恩铭在他短暂的有生之年留下了数首诗词,诗词情志饱满,展现了邓恩铭“穷年忧黎元”的济世情怀与“捐躯赴国难”的革命精神。
2022-03-29
让伊玛堪艺术绽放新活力
近年来,黑龙江省加强伊玛堪保护工作,采取多种方式扩大传承人群、拓展传承渠道,伊玛堪绽放出新的活力。2019年,伊玛堪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被评价为总结出“由点及面,由项目保护带动区域文化繁荣,由保护项目显著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抢救保护的措施和经验”。伊玛堪数字化工作被列为国家非遗中心非遗...
2022-03-25
从茶马互市看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
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游牧地区和农耕地区之间贸易活动的产物,兴起于唐代,宋代快速发展,明朝时主要由政府垄断,清朝中叶之后逐渐转型。茶马互市的兴起是农牧自然分工和茶叶生产发展基础上民族交往的结果,推动了边疆和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022-03-23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内在逻辑
核心阅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贯通相契合的内在逻辑,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说明为拯救民族危亡而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而且能够在新时代更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022-03-21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术体系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发挥着传承文明、启迪未来,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立足中国大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其中,构建中国历史学学术体系是重要环节,它既受学科性质和任务所规定,又引导话语体系的构建。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2022-03-20
最前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道教协会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中国天主教
中国基督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