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中华文明独特的“文明”意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一格的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
2022-06-23
福建漳浦涉台文物: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有力物证
漳浦县位于福建漳州市南部,是畲族重要的祖居地、发源地之一。据《漳浦县志》记载,在明朝时期就有漳浦人到台湾拓垦,清代亦有大批漳浦人入台,其间,涌现出蓝理、蓝廷珍、蓝鼎元等著名人物,他们为台湾的收复、治理与开发作出了卓越贡献。与此相关的畲族涉台文物,是闽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是国家统一、民...
2022-06-21
考古成果讲述中华文明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推出更多考古成果,讲清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辉煌成就,筑牢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好传承文明薪火...
2022-06-16
从水利建设看历代中央王朝对新疆的治理
新疆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纵观新疆水利起源、发展,既有如汉唐大规模兴建水利工程、准军事化管理的深刻烙印,也有分布于天山南北,或大或小、类型多样的绿洲水利工程生生不息,更不乏来自内地的水利工程技术在融入新疆的过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水利工程,这些都是古代新疆水利建设深刻的历史印记,是历代王...
2022-06-15
板升:明代民族交融的缩影
众所周知,山陕地区大量汉人移居塞上的人口大迁徙,被概称为“走西口”,其与“闯关东”“下南洋”并称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三大移民潮。而早于“走西口”大规模发生的清代和民国初年,明代嘉靖以后出现的“板升”,已然在塞上聚居了大量汉人,它既是“走西口”的前奏,又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缩影。
2022-06-13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习近平...
2022-06-09
最前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