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捞一段厚重、珍贵的国家记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新疆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太阳是一颗种子:寻找遗失的可可托海》(以下简称《寻找遗失的可可托海》)是作家丰收的一部新作。作品通过口述史的方式,讲述了新疆可可托海有色及稀有金属的开发历程,再现了可可托海人为新中国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围绕这段厚重、珍贵的国家记忆,本报特邀石河...2024-03-22
  • 穿越三千年 聆听商文明的历史回响系统成熟的甲骨文、铸有精美纹饰的青铜器、气势恢弘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如今,河南安阳,洹河之畔,青铜大鼎造型的殷墟博物馆新馆矗...2024-03-22
  • 感受古代诗人眼中的锦绣巴蜀  诗词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一份浪漫。在这份浪漫中,四川借由出川入蜀的文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说“,自古诗 人例到蜀、好将新句贮行囊”。穿越崇山峻岭的蜀道开辟之后,蜀地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往来频繁,文人墨客纷纷入蜀,仅唐代就有 180 多 位诗人入蜀。这些诗人见识了大美蜀地的锦绣山川,更用...2024-03-22
  • 踏虎凿花:永不凋零的非遗之花“一把凿刀真有用,能凿山,能凿水,能凿鸭子扁扁嘴;能凿鸡,能凿鹅,能凿鲤鱼跳铁河;能凿龙,能凿凤,能凿辛女盘瓠洞……”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踏虎村的青绿山水中,除了清风明月,回响在耳边的还有一阵阵童谣。 踏虎村家家户户擅长凿花技艺,凿刻的花纹品种多、工艺精、样式好。当地很多人世代以此为业,...2024-03-15
  • 对赣南文化的精神探寻作家朝颜最新散文力作《古陂的舞者》今年1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创作时间长达5年,包含13篇散文、近30万字。朝颜将写作的母题聚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有着厚重文化意义的对象之上,通过对大量史料、素材的筛选,借助抒情的笔墨,作家建构起属于自己的文学大厦。在创作的5年间,她不仅走了上万里路,还与众多人...2024-03-15
  • 吉狄马加:用诗歌致敬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养育了中华文明。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重新诠释自己的文明,尤其是众多大国。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我想,用诗歌来写这一条河流,也是诗人的崇高使命和责任。2024-03-15
  • 最前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