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憨山德清:会通儒释道  明嘉靖年间,南京报恩寺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儒师被聘请到寺庙里教僧众读儒家经典。晚明佛教式微,“僧徒见轻于士林”,主要原因是“为僧不学”。南京报恩寺打破陈规,延请儒师教授佛门弟子读四书五经,对他们进行儒学训练。这也可以说是晚明时期儒佛互动融合的一个例证,憨山德清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高僧...2022-12-07
  • 刘智:伊儒会通之集大成者  刘智(1660年-1730年),字介廉,号一斋,清代伊儒会通的践行者、推动者。刘智生活在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在上元(今南京)读书求学,终生研阅经史百家之籍,览读西洋书百余种,呕心沥血,潜心著书立说达40余年,为后人留下丰硕的著作和译作。2022-12-07
  • 晋阳古城考古 证实其为佛教传播的重要一站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发掘资料。据介绍,晋阳古城遗址经过10年的考古与遗址保护,在考古发掘的唐五代佛教寺院基址中,确认二号建筑基址是目前揭露面积最大、最为完整的寺院基址。其中,龟头屋基址的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此类建筑基址的空白。2022-12-07
  • 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经过中埃考古学家4年来的携手合作,埃及卢克索孟图神庙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向公众呈现更为清晰的图景。共同探寻文化宝藏,让古老文明跨越时空对话,成为考古工作者为中埃友谊、中阿友谊添砖加瓦的最佳表达。赴世界主要文明发祥地参与发掘和研究,是中国考古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又一座里程碑。2022-12-05
  •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之美  现场演绎敦煌舞蹈、沉浸式体验“盂兰胜会”……近日,“传承精神命脉 活化非遗文明”中华文化遗产和国际非遗交流系列活动在香港举办。活动展出来自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遗传承精品,并带来民族音乐、福建南音与茶文化等非遗项目表演,邀请市民共享非遗文化魅力。2022-12-05
  • 2022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公布 福建南天寺保护项目获奖  近日,北京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主会场活动在颐和园举行,现场揭晓“2022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评奖结果,来自6个国家的13个项目获奖,包括中国的福建南天寺保护项目、上海贵州西里弄项目、澳门M30电力供应和废物收集一体化基建性项目、南京小西湖街区项目等4个项目。2022-11-30
  • 最前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