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紫宸: 建构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  在基督教传入中国百年之后,清末民初,诞生了一批中国本土基督教思想家、神学家,赵紫宸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被后人誉为“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的首席学者”。他也是较早尝试建构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的神学家,一生致力于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是最早提出基督教中国化的思...2022-12-13
  • 胡登洲: 中国传统伊斯兰教经学的奠基者  胡登洲(1522年-1597年),字明普,陕西咸阳渭城人。   胡登洲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伊斯兰教发展面临困境的时期。经过元代以来的民族大融合,汉语已经成为中国广大穆斯林的母语,如何使用汉语讲好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伊斯兰教经典,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当时的伊斯兰教学者讲译经典的水平普遍未能跟上时...2022-12-13
  • 还原建筑的历史风貌与艺术价值  近日,北京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主会场活动在颐和园举行,现场揭晓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评奖结果,来自6个国家的13个获奖项目中,中国有4项,其中包括福建省晋江市南天寺保护修缮项目。专家评委认为,晋江南天寺项目进行了细致的保护工作,赋予了该建筑群新的生命,...2022-12-13
  • 千年壁画“动”起来了 敦煌岁时节令之大雪篇  东方文明的智慧,在大漠敦煌的时岁更迭中得到溯源再现,积淀成中华文明的熠熠辉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大雪时节,漫天飞雪中,亲人围坐温暖席间,闲话彼时,言笑晏晏,满眼温暖。窗外大雪寒,窗内绣针忙。在飞针走线之间,绣娘将对新一年的寄托化作了细密的针脚。2022-12-09
  • 大美非遗|白族甲马——活在民间的木刻版画技艺  甲马,是一种古老神秘的用于民间祈福消灾祭祀活动的木刻版画,流行于云南各地,其中白族甲马别具特色。近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羽镇凤翔书院,老艺人赵龙生正在传授这门古老的技艺。2022-12-09
  • 雍和宫:民族团结交往的桥梁与纽带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12号,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自清乾隆九年(1744年)改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以来,雍和宫香火延续至今。“雍和”,意为“融洽、和睦”,透过寺名可以看到,雍和宫从建成之初,就承载了期盼统一、团结、安定、和谐的美好祈愿。历史上,...2022-12-09
  • 最前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