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既是青海省情之要,也是推动互助土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所需,更是我们共同的重大责任和历史担当。
正如“互助”地名一样,长期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创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新征程上,我们要最大限度凝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力量,不断探索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助经验”,持续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们聚焦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提出了打造“太阳花开”名片,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工作思路,聚力引导各族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事业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工作,凝聚起如太阳花般丝线交织、绚烂多彩、瓣瓣同心的磅礴力量。
宣传教育方面,我们依托各类教育阵地,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石榴籽家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因地制宜发展互助家政、土族盘绣、青稞美酒等特色产业,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发展模式。互助家政产业带动就业1.6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5.6亿元。土族盘绣产业带动就业超过5500人,实现产值2580万元。
民生方面,切实补短板强保障,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每年用于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2024年,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267.5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17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
文化方面,打造“花儿丹麻”“书香高寨”“秘境松多”等“一乡一品”特色民俗文旅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行动,全力打造“太阳花开”名片,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乡、村、社区等创建工作,让民族团结的“太阳花”在互助处处绽放、常开长盛。进一步补齐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事业短板,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互助故事”,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把全部精力集聚到“干”字上,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工作部署从愿景变为实景。
(编辑:王琪)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