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鲁丽华: 让非遗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丨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来源:中国民族报 周宛霖 发布日期:2025-02-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彝族打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鲁丽华每天都很忙碌。她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将大家关心、期待解决的问题整理形成建议,计划带到今年的两会上。

  鲁丽华出生在素有“跳菜之乡”“打歌之乡”美誉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2011年,她从昆明回到家乡,从事非遗传承保护和基层文艺工作。从此,潜心钻研“彝族打歌”“彝族跳菜”等非遗成为她的日常。

  “‘跳菜’是南涧县一带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杂技与饮食相结合的传统饮食文化。‘打歌’是群众自娱性民间歌舞,人们以火为圆心,自然围成一圈或数圈,踏地为节,舞蹈歌唱。‘跳菜’‘打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当地群众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鲁丽华介绍说,在一些重大活动中,二者都能起到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作用。

  2023年,鲁丽华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这一称号背后是责任与使命。我要为民族地区发展、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积极发声,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鲁丽华说。

  在民族文化大省云南,乡村振兴离不开非遗,非遗保护和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

  “我们到乡镇上教当地村民‘打歌’‘跳菜’时,不论大家白天有多忙碌,晚上也积极来参加学习。”正是这种“双向奔赴”,让鲁丽华的代表履职路愈加坚实。

  履职以来,鲁丽华提交的多份建议,饱含了对非遗技艺的关注和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

  这些年,鲁丽华组建起“跳菜”文艺队,进社区、进校园、进村庄为群众表演,通过年轻人的视角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技艺成为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富民产业。

  有舞台、有观众,非遗就找到了生存的空间。如今,南涧县活跃着的300多支民间“跳菜”文艺队,2000余人直接从事“跳菜”表演。大家跳出了好日子,跳出了新生活,非遗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乡亲们那不间断的歌声、不停歇的舞步,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而不断满足群众的期盼和心愿,则是我履职所向。”鲁丽华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