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红石榴组灯”。
图为2025“灯耀金陵·春满中华”暨第39届秦淮灯会夫子庙核心展区。
春节期间,流光溢彩的2025“灯耀金陵·春满中华”暨第39届秦淮灯会,成为江苏南京夫子庙一大盛景,吸引众多游人关注。其中,在“古秦淮”西牌坊前的中心广场,石榴造型的大型“红石榴组灯”,用不同色彩的灯箱,以及各族同胞身着盛装的图案,展现了中华儿女大团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秦淮区是国家民委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几个月前,中共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红石榴组灯”的呈现,正是秦淮区以“同乡共井”品牌为引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的创新举措之一。
十里秦淮,月笼轻纱;灯市兴盛,灿若繁花。秦淮区立足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秦淮灯会等形式,彰显古都历史底蕴,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无声地植根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本届灯会围绕中国传统生肖主题,沿街巷、水系、广场等区域,打造40余处造型各异的“蛇”灯和氛围灯,呈现“生肖蛇”与历史建筑、花鸟异兽和谐共生的生动场景,传递出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盼。
灯会中,许多灯彩艺人的作品令人赞叹不已。陆氏灯彩第四代传承人陆敏制作的荷花灯,寓意团圆、和谐、美满。荷花灯主体部分的56个花瓣,象征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皮绣、香包、堆绣、衍纸画……今年的秦淮灯会上,首次呈现了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灯组“四方景牌灯”,让人眼前一亮。自南京市与青海省西宁市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两地干部群众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进步的赞歌。今年的灯会为西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不仅丰富了灯会的文化内涵,也展示了“宁宁协作”硕果,搭建了两地交流的友谊之桥。
跨越地域的文化盛宴,也在新疆伊宁的伊犁河畔上演。在江苏援伊·南京工作组项目规划部的策划下,由秦淮灯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江成财带领5名专业设计师历时半年精心设计,在伊犁河灯会灯展区精心设置了一系列融合南京与伊宁两地文化特色的主题灯组,以灯为媒,将江南的温婉韵味与西北的雄浑壮美巧妙融合,演绎“风雅金陵”与“丝路天府”的传统文化之美,流淌着两地各族群众亲如一家的美好情谊。
秦淮灯会是在南京地区特殊的民间文化背景和特定的自然环境中的历史积淀,是在文化交融中形成的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现象。如今,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不仅焕发着新的时代光彩,还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在流光溢彩中,讲述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故事。
【本文图片由南京市秦淮区委统战部(民宗局),秦淮区历保集团、文旅集团提供。】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