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再出发,青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有新作为丨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李庆玲 王玉成 发布日期:2025-02-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出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测评指标体系,完成《现代汉语词典》汉藏对照全文版翻译,13个集体和15名个人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称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深化,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过去的这一年,青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青海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殷殷嘱托,团结互助、携手并进,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唱响团结进步主旋律

  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黑板报,绘出互助和谐新风尚;一面面图文并茂的中华文化主题活动墙,展示同心有爱正能量;一堂堂“石榴籽”课堂,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走进玉树市第五民族完全小学,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格外浓郁。

  “学校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玉树市第五民族完全小学校长伊羊介绍,学校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注重情景体验,建成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以“铸牢”为主题打造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心手相连走向未来”等系列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种进校园,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种子”种到孩子心灵深处。

  过去一年,青海不断夯实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主阵地,充分利用共青团网络矩阵发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举办“青港青年一家亲 民族团结同心圆”主题活动,广泛开展“红领巾爱学习”“石榴籽一家亲”等主题教育,开展各类“手拉手”民族团结夏(冬)令营等,有效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面向全社会,青海省则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让典型讲亲历故事、谈切身感受;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轮展活动,积极运行“青海石榴籽家园”新媒体平台,高规格举办“铸牢”论坛和文学笔会,组织开展《石榴花开在青海》主题征文采访创作活动等,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积石山地震灾后重建240个项目全部完工,重建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房屋全部交付,3万余户受灾群众住进新居,创造了在青藏高原当年开工当年建成的重建奇迹,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看到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时,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杏儿藏族乡胜利村妇联主任才让措热泪盈眶。

  在灾后重建中,杏儿乡集中安置点涉及4个村79户群众,因开工建设晚,加之受阴雨天气影响,延缓了施工进度。乡政府积极推行“干部联户、村村结对”机制,大力倡导“亲帮亲、邻帮邻”,全乡上下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在灾后重建路上画出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

  “如今大家已搬进温暖安全的新家。我将带着感恩之心为家乡的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努力让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才让措说。

  “从抢险救援到群众安置,再到房屋重建、基础设施修复,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各族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精神,实现了灾后重建与民族团结的双赢。”海东市副市长、民和县委书记朱智泰也深有感触。

  朱智泰介绍,海东市、民和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灾后重建全过程,在受灾乡镇集中安置点设立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网格化服务,引导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下一步,民和县将借助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持续深化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积石山县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活动,推动两地实现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相互促进。”

  在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以东12公里处的郭勒木德镇红柳村,90多户人家在曾经的沙窝子上建起美丽家园,通过实施“一巷八户长制”,开展“乡村夜话”“民情恳谈”“周末大食堂”等活动,实现村庄和谐稳定、邻里联系紧密,成为青海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团结互助促和谐的生动典型。

  “我们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作用,实施乡村道路改扩建、温室大棚、手工作坊等紧扣各民族群众致富增收的好项目,2024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达到1743.2万元,其中红柳村、新华村、新乐村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格尔木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更泽民介绍。

  如今的青海,从湟水河畔到三江源头,从城市社区到农村牧区,各地着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产业“四地”建设等重大战略有机融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民生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续写各民族“三交”新故事

  2024年10月,随着“奥运健儿青海行”活动的开展,奥运精神广泛播撒到青海大地。活动还促进了浙青、苏青、鲁青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提振精气神,注入了团结奋斗的正能量。

  雪山上的牧民球队闯进了贵州“村超”、草原上的足球少年走进北京工人体育场、炕头上各族绣娘的绣品亮相国际进博会……

  近年来,青海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好用活援青省市投入的财力、人力等资源,实施51类“三交”项目,在全方位大规模深层次的“你来我往”实践中“富脑子、聚人心”。同时,积极参与江苏省开展的“红石榴就业行动”,输送1.2万余名务工人员赴江苏就业创业,实现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在青海,各地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有利条件,营造各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氛围。如,常态化开展青少年夏(冬)令营、青年创业培训等活动,支持各族群众在务工经商、创业就业等方面开展跨区域双向流动;因地制宜打造社区“石榴籽家园”、智慧社区,完善促进各族群众融入城市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青海省民宗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新的一年,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将带着“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市州和93%的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成绩再出发,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从“数量领先”向“示范引领”转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有新作为,在推进大团结大联合上有新贡献,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营造万众一心的社会环境。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