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记者跟随中央行业媒体2025年“新春走基层”采访调研团来到苍山之下、洱海之滨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隆冬时节,阳光和煦,大理州宾川县州城镇白庄村,山上成片的太阳能发电板闪着光,山下农田里,蒜农们正在劳作,一派火热景象,“冬日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田间,绿油油的蒜苗长势正旺。“要说宾川特产,紫皮独头蒜占据绝对地位,不管是生吃还是炒菜,味道浓郁,隔壁邻居都会被香到。”云南省邮政分公司干部、白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洪杰说。
自2021年起,云南省邮政分公司定点帮扶白庄村,大蒜产业成为驻村干部助推白庄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
“春节将近,大蒜的销售量直线上升。我种的几个品种也在分期收割,年底忙得很哪!”白庄村村主任、致富带头人黄雅明高兴地说。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宾川县大蒜种植成为当地“小季”主导产业。由于气候适宜,一些大蒜的早熟品种抢先上市,恰逢市场销售空档,价格持续稳步攀升,为蒜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宾川的大蒜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宾川县大蒜产业发展好,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这里土地平坦肥沃,日照充足,气候适宜,种出的紫皮蒜个大味浓,品质优良,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临近年关,位于宾居镇清河社区的大理热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格外忙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分装打包,一辆辆货车正排队装卸。年轻的主播在打包流水线旁直播销售,“咱这紫皮独头蒜蒜味十足,大蒜素含量是一般大蒜的2至3倍,绝对的‘蒜中贵族’。欢迎大家下单品尝。”
在电商助力下,紫皮大蒜从祖国大西南的田间地头,走上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
“我们元旦之前已经接到了上万笔订单,虽然忙了点,但能多赚些钱过年,大家都很开心!”大理热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晏林英说。公司设立了电商运营中心,组建了专业的电商团队,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实现年销售额超1亿元。
大蒜产业不仅给蒜农和农业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带动了本地劳动力就业,拓宽了各族群众增收渠道。居住在宾居镇清河社区的居民安文娇说:“这段时间我到公司来帮工,主要是分级、打包大蒜,每天的工资约300元。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真是太方便了!”
从小蒜头到大产业,宾川的蒜农打响了增收致富的“金蒜盘”。2024年宾川县种植大蒜面积约4.8万亩,总产量约8.7万吨。
“新的一年,我们要和乡亲们一起再加一把劲儿,推动宾川紫皮独头蒜‘独占鳌头’。”晏林英信心十足地说。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