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吉,女,藏族,中共党员,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昌龙乡乃村村民,“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拉吉之女。拉吉生前积极支持国防、真情呵护官兵,义务背水半个世纪,随队巡逻当向导,赠送酥油茶累计超过3吨。确吉接过了母亲的接力棒,传承弘扬爱国拥军光荣传统,被当地驻军官兵亲切地称为“高原上的拥军阿妈啦”,2023年获得全国“最美拥军人物”称号,2024年9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确吉在2023年“最美拥军人物”发布仪式现场。 确吉供图
在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昌龙乡乃村,60多岁的确吉老人被战士们亲切地称呼为“阿妈啦”(“啦”是敬语)。她的母亲拉吉是“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母女俩60多年接力,传承弘扬爱国拥军光荣传统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岗巴县地处祖国边境,全县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驻守在这里的西藏军区岗巴边防营,被中央军委授予“高原戍边模范营”称号。这里也是援藏干部楷模孔繁森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是孔繁森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人民解放军日复一日守护着各族人民的生命安全,军爱民、民拥军的氛围浓厚。
“共产党是救苦救难的红太阳,解放军是救急救命的菩萨兵。”从小,确吉就常常听家人讲起解放军的故事。1959年,民主改革的春风吹遍高原,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也就是那时,拉吉第一次见到了“金珠玛米”(藏语,意为解放军)。
1987年9月的一天,拉吉突发心脏病。当时他们家距县城医院30多公里,途中大都是碎石山路,交通非常不便。确吉的父亲心急如焚,突然想起附近部队的医生来做体检时说过,“有情况随时来找我们”,便赶往部队求助。军医第一时间赶到拉吉家中治疗,拉吉的病情终于稳定。
获得重生的拉吉,从此把连队官兵当成好邻居、一家人,主动随队巡逻当向导,给官兵打酥油茶。得知冬天水管冻住,官兵们用水困难,她还发动村民组成背水小队,给官兵们送水,得到时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孔繁森同志的充分肯定。2012年,拉吉老人病危,临终前,她对女儿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把爱国拥军的传统发扬下去。
确吉继承拉吉的遗志,沿着母亲的足迹,多年如一日,待部队官兵如亲生儿女,让远在他乡的官兵感受到母亲的温暖。
2017年深秋,部队需要运送一批物资到前沿阵地。得知部队运力紧张,确吉主动联系乡政府,和村民们赶着马车、开着汽车前去支援。为节省时间和马匹精力,确吉的丈夫旦木真开上家里的大货车,将马匹运到公路的尽头。她叮嘱丈夫:“军用物资宝贵,不要加军用油料,更不能拿部队的钱。”
经过连续20多个小时奋战,军民密切配合,紧急抢运物资,几乎所有人都累到虚脱,任务终于顺利完成。在风雪交织、高寒缺氧的困境中,军民的心连得更紧了。“国防是大家的事。我们就是子弟兵的‘大后方’。”确吉和乡亲们说。
在戍边一线,官兵长期在户外作业,手上、脸上被大风刮开了口子,确吉握着官兵的手心疼不已。回村后,她组织全村妇女为前线部队官兵编织羊毛手套、羊毛护膝等保暖品,还带领乡亲们自费购买矿泉水、酸奶、水果、面包等物资送到执勤点。
做完这一切,确吉还是不放心,又拿出上万元积蓄,买了50双手套、100双袜子以及一些食品,送到执勤官兵手中。目前,她所赠送的部分羊毛手套等被放在岗巴边防营国防教育馆作为展品。驻地部队为确吉送去了“待兵如子,视连如家”的锦旗,传递着官兵们对这位“阿妈啦”崇高的敬意和褒扬。
确吉每年都会主动到部队看望官兵,还时常邀请官兵到自家吃藏餐。无论老兵还是新兵,都愿意和确吉聊聊心里话。每逢部队重大节日期间,部队官兵总会邀请确吉为新兵讲述拥军故事。岗巴边防营官兵举行新婚典礼时,也会邀请确吉做主婚人。
年复一年,官兵们一茬茬来、一茬茬走,军民团结的情谊代代相传、愈加浓厚。确吉的行为温暖了驻军官兵的心,也感染了身边的人。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双拥工作中,保障前线、支持前沿、服务前哨,早已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坚定共识和自觉行动。
“我们家一定要一代代把拥军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确吉经常和家人说起母亲拉吉临终前的交代。如今,年事已高的确吉又将拥军“接力棒”传递到后辈手里。确吉的儿子巴桑旦增和女儿德吉经常出入军营、为官兵们送去温暖,确吉的侄子旦巴加入了村里的民兵巡逻队。
翻雪山、蹚冰河、闯风雪,这条布满艰辛却也承载荣光的拥军路,确吉一家人走了几十年,步伐愈发坚定。雪域高原上,军民同心,共守神圣国土、共建美好家园,唱响一曲曲动人的团结赞歌。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