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地处川滇黔接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区域。宜宾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笃行不怠,在全力推进大团结、大融合、大发展中,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全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工作格局。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宜宾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动研究、细致部署、靠前调度,每年落实专项资金用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构建起全域参与的工作格局。组建“双语宣传团”“三江听潮”“竹乡先锋”等宣讲员队伍,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宜宾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挖掘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歌曲《亚罗卡得罗》、舞蹈《苗蓝》等一大批文艺作品,推动苗绣、蜡染、芦笙等特色手工艺品走向全国、走向全球。苗族国际花山节、西部芦笙文化节等文化活动频频“出圈”,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增进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携手迈向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当前,宜宾市正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抢抓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风口,大力拓展产业赛道。在这一过程中,宜宾市大力引导民族地区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民族地区在经济上加快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民族地区“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全面融入全市产业体系,优势企业“一对一”联系帮扶民族乡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地区经济活力持续激发,筠连红茶、兴文太阳能电池片、珙县蚕桑、屏山纺织品等特色产品远销海内外。
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宜宾市积极实施“三项计划”,推出“历史文化名城深度游”等5条精品研学线路,带动60余万名各族青少年在交流研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石榴籽一家亲”“手拉手、心连心”“书信手牵手”等民族团结进步研学品牌,促进宜宾与四川甘孜、凉山等地以及新疆、青海的各族青少年交朋友。宜宾市屏山县与浙江省海盐县加大农文旅领域合作力度,续写东西部协作新篇章。有序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完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互嵌式社区,打造“群众之家”,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提高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宜宾市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广泛开展“法律十二进”活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将习近平法治思想送到千家万户,各族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提升,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显著增强。在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292名法治副校长为各族青少年扣好法治“第一粒扣子”。在基层社区、乡村,“德古说理”“阿妈的厨房”等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新征程上,宜宾市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彰显宜宾担当、贡献宜宾力量。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