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牛产业,日子“牛”起来丨奋斗者之歌
来源:中国民族报 饶云 邓邦英 发布日期:2024-12-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刘秀在喂牛。 本人供图

  12月22日,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王寨镇土璜村村民刘秀的养牛场,远远传来一阵悠长的牛叫声。

  虽是周日,刘秀并没闲着。戴好手套,拿着器具,她走进牛场,“这头牛的状态有点不对劲,得打个预防针。”

  说着,刘秀麻利地调好针药,手起针落,快进快出,还没等牛反应过来就完成注射。“得随时观察它们的状态,千万不能生病了。”忙完这些,刘秀收拾好器具,给牛儿们加饲料。

  “你看,这3头小牛是前几天才出生的。这几天要多给母牛添加精饲料,保证出奶量,有利于小牛的生长。”刘秀一边检查一边说,“我家主要以养能繁母牛为主,现有40多头能繁母牛,今年产了28头牛崽,全年收入能达到30万元。”

  近年来,肉牛养殖在凤冈县渐成气候,刘秀也活泛了心思。2017年,她返乡加入养牛大军。通过网络学习、在实践中摸索,遇到困难向技术人员虚心请教,并积极参加县、镇举办的肉牛养殖专业培训,刘秀逐渐掌握了肉牛的繁育、饲养和疾病防治技术。

  如今,刘秀通过家庭农场“自繁自养”模式,牛场从最初的1头牛发展到现在的70多头牛。

  刘秀介绍,养牛场的草料由当地回收的玉米、稻草秸秆和牧草加工制作而成,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牛粪则用来作为粮食、牧草作物的肥料,有效解决了粪便污染问题,开辟了一条“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种养循环产业链。

  “通过自繁自养,发展适度规模的种养循环产业链,不但绿色环保,减少肥料投入,降低养殖成本,还降低了肉牛养殖的市场风险。”刘秀说,目前当地已有30多户通过种养循环模式发展肉牛养殖。

  在王寨镇,像刘秀一样依靠发展牛养殖产业过上“牛日子”,唱响乡村振兴新牧歌的养殖户还有不少,土璜村村民陈能刚就是其中一位。

  “我以前在外务工,听说刘秀在家里养牛效益不错,也回来养牛了。”陈能刚最初买了8头牛,通过刘秀在技术方面的帮助,现在他家牛存栏量达30多头,今年卖了10多头,收入12万元。

  “能人示范、大户引领,让周边群众鼓足了养牛的信心。王寨镇已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发展格局,群众人均养牛收入稳步增长。”王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曾令波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